江蘇這片大地上,有壯闊之長江、浩瀚之黃海、延綿之運河,江蘇也由此成為全國唯一同時擁有江河湖海的省份。長江橫穿東西433公里,大運河縱貫南北718公里,太湖、洪澤湖臥居江蘇大地,海岸線957公里擁抱黃海灘涂??梢哉f,江蘇的人依水而生,江蘇的城依水而興,江蘇發展依水得勢,江蘇文化依水揚名。
水,是江蘇的靈魂,是江蘇的驕傲,是江蘇的資源。但我們也要看到,江蘇總體上還沒有邁過環境高污染、高風險的階段。地處東部沿海,人口密度高、產業集聚度高、污染排放強度高,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這些決定了水情異常復雜、治水任務艱巨。
讀懂“一滴水”的綠色追求,就要深刻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從根本上講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但現實中,一些地方仍沒有很好處理兩者關系。有的守著綠水青山無所作為,有的盯著金山銀山無所顧忌。當前,特別要警惕的,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提醒的——因為經濟發展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動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甚至想方設法突破生態保護紅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但并不等于坐享財富。唯有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保護好每一滴水、利用好每一滴水,才能真正將生態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
讀懂“一滴水”的綠色追求,就要深刻理解“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重要方面。當前,老百姓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可以說,保護環境既是民生,也是民意。生態環境是任何產品都無法替代的公共產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再。向生態環境要民生品質,我們就要努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美麗江蘇”帶來的民生福祉。
讀懂“一滴水”的綠色追求,就要深刻理解“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山、水、林、田、湖、草,每一個都無法自存,更無法自凈。“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我們必須遵循生態系統內在的機理和規律,準確把握山水林田湖草的共生關系,堅持系統思維、綜合施策、全面發力,讓江蘇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人民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