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大的項目較多,全省營造林任務917萬畝,加之北京百萬畝造林,河北園博會、旅發大會以及仍在持續的地產項目和周邊省市的綠化需求等,拉動了苗木銷售,苗市雖沒有預想的火熱,但整體還不錯,河北省多地苗市迎來“春天”,或基本與2017年持平。
需求大,庫存更大
據河北省藁城市綠都園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龔玉全介紹,上半年,因人工造林項目及鹿泉區山前大道等項目的拉動,石家莊的喬灌木價格均出現上漲,草皮及造林用小規格喬木走貨量很大,甚至出現了斷貨情形。記者從多位苗木經紀人、采購方口中獲悉,2018年上半年,河北省各地苗市都有類似表現,持續到“五一”之后仍有工程陸續施工。
上半年是苗木銷售的“大頭兒”,奠定了整年銷售的主基調。
“初秋前后,工程量減少,但小苗在未來需求的刺激下,價格仍然堅挺。”河北省林木種苗協會執行會長崔偉京告訴記者,而大規格苗價格紛紛下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政府財政吃緊和房價下調,河北省大的市政和地產項目不景氣;另一方面是外銷上,山西、內蒙古和新疆等地的工程需求也低于2017年同期。以保定為例,秋季以來,保定整體苗木需求下滑,常規苗價格也下跌近15%。
總體看,行情的發展仍不如預期。“除下半年需求下滑的原因外,苗木整體庫存過飽和也是重要因素。”崔偉京解釋,供需不對等,大家依然很有壓力。如雄安新區造林要求苗木為胸徑4厘米到7厘米的原冠苗,市場存量不足。而各地大量囤積胸徑8厘米到10厘米的常規苗木,價格持續下滑。“胸徑8厘米的國槐,2017年價格在200元左右,2018年已降至70元到80元,未來可能還會繼續下跌。”崔偉京說。
對于供需失衡,河北省安平縣唐貝苗木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彭計超也有強烈感受,他表示,衡水上半年造林消耗大量小苗,但中大規格苗木市場冷淡,積壓嚴重。“2018年對造林小苗的消耗,又會造成未來2到3年后胸徑8厘米到10厘米的苗木嚴重斷檔。”彭計超無奈感嘆。
原冠苗、精品苗加速普及
雄安新區用苗需求,對河北市場沖擊很大。“雄安的用苗標準很高,且要求嚴格。”保定筑邦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苗木運營總經理周雨石舉例,如同樣是要求胸徑4厘米的苗木,雄安新區造林用苗是于1.3米處測量胸徑,且必須是原冠、干直、帶土球(土球8倍于胸徑)的健壯苗。而北京百萬畝造林則要求1.2米處測量胸徑的裸根苗。
因此,同樣要求胸徑6厘米的榆樹,北京百萬畝造林用苗價格在20元左右,而雄安造林苗價格則近45元到50元。“實際上,單純苗木的價格,兩者是持平的。”周雨石解釋,只不過雄安要求原冠帶土球,起挖和運輸成本等相對高。“多數苗圃也都于2017年開始有意識地培育原冠苗,以迎合未來造林和綠化用苗需求。”他說。
除雄安新區用苗外,各地市政和地產項目也紛紛強調精品苗。與之相對的是,二級苗行情冷淡,垃圾苗更是只能“當柴燒”。“全國掀起苗木精品化大潮,定州也不例外,圃存的二級、三級苗比例大幅減少,苗農精品化意識空前。”定州家超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家超表示,這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如喬木嚴格要求定干高度和樹形,花灌木則要求多分枝、好冠形等。
同質化過剩會不會再現?
當下,造林用原冠小規格喬木需求量大,大規格精品喬木市場存有量相對少,尤其是個別景觀效果突出的新優樹種,更是缺少大規格優質苗,“找樹難”仍在持續。
目前,加速培育原冠苗、精品苗、尤其是新優樹種的大規格精品苗已成業界共識。苗農紛紛開啟長遠定位,給自己的苗木加大株行距。據了解,保定新定植的苗木規格由過去的胸徑3厘米至4厘米提升到接近8厘米,株行距最小為3米×4米。2至3年后,同一批次的大規格精品苗還將同批出圃。不少人擔心,那個時候,市場需求會像一樣好嗎?
“苗圃大規格精品苗的定位,還不是未來精品大規格苗木的唯一來源。”崔偉京提醒,2018年“以圃代林”的模式(與政府合作綠化,占用綠化用地作為苗圃)在全省大規模推開,栽植品種都是國槐、白蠟等常規樹種,胸徑4厘米到6厘米。“石家莊的規劃是以8年為周期,栽植胸徑4厘米到5厘米的苗木,栽植后于2019年補貼每畝3000元。”龔玉全告訴記者,但要求前三年不允許動苗,后五年以間苗的形式,每年按20%的比例出圃。
對“以圃代林”是否應看好?據知情人士透露,邯鄲市已有了前車之鑒,即到了政府與苗企協議可以賣苗的日期,地方的農戶阻止挖苗(因政府占用的是地方農戶的土地,沒有繼續給農戶提供租金。)。“即便2至3年后可賣,大批同規格常規苗同時出圃,受供需關系影響,價格也會十分慘淡。”崔偉京認為,或將出現又一批“跳樓價”,他提醒大家不要只看眼前的價格,對其有過高期待。
至于同質化過剩是否再現,也有人表示,相比以前苗農理性了不少,這應更多歸功于各地行業協會的引領,包括協會技術培訓、交流和引導等。不過行情缺口仍會刺激一些人做出盲目的選擇,市場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未來苗木業者更要理性
細想未來,雖然荊棘叢生,競爭激烈,但國家對生態和綠化產業的重視有增無減,如2019年雄安新區20萬畝造林必須啟動,大形勢讓種植戶普遍有信心。“但地產和市政仍不是很樂觀。”崔偉京提出,苗木從業者必須理性,要有長遠的定位和長期的堅持。需求沒辦法自主控制,但自己的定位和付出可以。
“尤其是要理性地看待造林,造林是有定額和周期的。”崔偉京反復強調。此外,造林面積每年增加,養護資金將越發緊張,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正在探討解決方案,無非是開源或節流。“如在樹種選擇上更加理性,增加經濟樹種比例。”崔偉京建議苗農發展長壽、油料、果實、蜜源等樹種,這些樹種在發揮生態作用的同時,可產生穩定的經濟效益。
苗木生長周期長,苗木從業者一定要為未來早做打算,提前預判未來市場需求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從樹種和技術端找到解決方案。“不要等到政府想用、要用的時候,市場上沒有。”崔偉京說。

河北苗圃標準化種植逐漸普及;
“以圃代林”種植的金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