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計劃
根據產品結構確定所需繁殖的樹種及品種,確定繁殖方式、方法、確定繁殖數量。推算出用籽種數量、用種條量和所需占用的土地面積,繁殖所需的生產設施規模、數量。按育苗規程、規范要求確定作業適合的時期,確定適宜的技術工藝,下達繁殖生產任務。
移植計劃
在上一年繁殖生產、產品產量基礎上,根據產品結構總體規劃確定各樹種及品種移植數量,根據不同樹種養護年限、出圃年限及生長體量確定株行距,進而確定所需移植用土地面積。
保養計劃
移植的苗木經一年后轉入保養。養護的內容主要是水、肥、病蟲、中耕除草、修剪、防寒。各分項都有作業時間、數量、技術要求、用工、用料等具體安排。
出圃計劃
苗木經過幾年時間的養護管理,高度、粗度、體量等達到了出圃的規格,這些苗木可以列入出圃計劃。按樹種及品種分列,再按各規格單列,統計各種規格的數量,提供給銷售部門。每年的出圃計劃是可以預計的。通過繁殖、移植、保養年限,預計若干年后可以出圃的樹木品種數量。
全年及階段用工計劃
根據全年及階段作業內容、規模數量,除以各項作業的施工定額,可以計算出所需用工的數量。生產部門把用工計劃提交給勞動部門,為生產準備足夠的勞務。用工計劃的季節性很強,為節省開支,苗圃一般都招用季節工。
全年及階段用料計劃
各項作業計劃內容都包括有生產用材料的具體內容,如肥料、農藥、出圃包裝、防寒材料、工具、機械、燃料等。生產部門將用料計劃提供給后勤部門,后勤部門可及時地為生產提供物資保障。
科研計劃
苗圃的科研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即引進、選育新優園林植物材料,以及研究開發苗木繁殖、養護新技術工藝。生產部門每年都要根據生產實際需要,提出科研課題,寫出開題報告和科研試驗方案,確定課題負責人、參加人,確定完成步驟、完成時間以及所需經費。
外引苗木計劃
圃每年都要有計劃地從國內外引進一部分苗木。外引苗木主要有以下幾部分內容:
■ 一是本圃原來缺少的苗木品種,引進后增加了產品結構的內容;
■ 二是計劃擴大繁育的品種缺乏母株,引進目的是擴大繁殖量;
■ 三是自身繁殖小苗成本高、繁殖能力差,引進外地繁育的小苗降低成本;
■ 四是苗圃本地氣候和土壤等條件不如引進地區優越,如自己培育苗木,生長量小、成本高;
■ 五是引進代銷成品苗木或引進中檔苗繼續培養,既降低成本又增加經濟效益。
計劃內容: 確定外引苗木樹種及品種、規格、數量。確定外引地區單位、掘苗及進苗時間及運輸方式,本圃預留移植地面積。外引計劃中,一般都要強調技術措施,提出外引苗木移植成活率。
定植大苗計劃
大苗是指超出苗圃出圃苗木規格的苗木。落葉喬木胸徑大于8cm,常綠樹一般高度大于3m,因為定植養護大規格苗木占地多,在圃養護時間長,資金周轉慢,最終經濟效益可能不會很高。
但園林苗圃,尤其是國營苗圃必須考慮社會、環境效益,為城市建設重點工程有計劃地定植大苗,是其一項重要任務,如1990年亞運會,提前五年就開始準備新優苗木和大規格苗木,在亞運會場館建設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定植大苗計劃要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的綠化任務為依據。根據城市園林樹種規劃確定品種、數量。預計年生長量,提前若干年進行育苗準備工作。此項目一般都要有政府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