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資源保護全面加強。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天然林保護范圍擴大到全國,19.44億畝天然喬木林得到有效保護,每年減少資源消耗3400萬立方米,天然林生態功能逐步恢復。全國濕地保護率由43.51%提高到49.03%,啟動了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濕試點,共恢復濕地350萬畝,安排退耕還濕76.5萬畝。全國林業自然保護區達2249處,總面積18.9億畝,占國土面積13.14%。

據介紹,目前林業產業還存在不少問題:大而不強,資源基礎不牢,森林資源總量不足,林業產業基礎支撐能力較弱;產業聚集度低,創新能力不強,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綜合競爭力較弱等。為此,國家林業局提出,未來幾年我國將協調推進林業產業重點領域發展,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著力發展特色富民產業,大力培育新興產業,促進現代林業服務業快速發展。
在傳統產業方面,改造提升木材培育、加工、林產化工、林業機械等產業。其中,計劃到2020年,建成國家儲備林2.1億畝,每年新增木材供應能力9500萬立方米以上,初步緩解國內木材供需矛盾。在特色富民產業方面,著力發展林下經濟、竹子、木本油料、花卉等產業。

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面,集體林業金融創新取得重大突破,集體林權抵押貸款余額從300億元增加到818億元;中央財政森林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覆蓋全國,保險面積達20.44億畝。在國有林區改革方面,內蒙古、吉林、黑龍江三省(區)改革方案全部獲批準。在國有林場改革方面,3776個國有林場基本完成改革主要任務,其中95%以上定性為公益事業單位。職工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職工年均工資增長到4.5萬元,基本養老醫療實現全覆蓋,完成危舊房改造54.4萬戶。
據介紹,國家林業局將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分兩步走建成美麗宜居鄉村:到2025年,使人居環境接近或達到城市水平;到2035年,鄉村人居環境達到或優于城市水平,基本建成生態和諧、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生活富裕、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鄉村。
據了解,國家林業局已啟動編制《全國鄉村綠化規劃(2018—2025年)》和《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實施方案》,從加強鄉村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加快鄉村綠化美化建設、提升鄉村林業發展質量、發展鄉村林業產業、傳承發展森林文化五個方面著手,提高鄉村生態宜居水平,夯實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態基礎。鄉村林木覆蓋率力爭到2020年達到30%,到2035年達到38%,到本世紀中葉達到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