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到河北廊坊市,記者發現城市里的綠樹多了,藍天白云多了,選擇綠色出行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除了市容市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以綠色創新產業為引領的經濟發展也是欣欣向榮,步步走高。
廊坊市的決策者正在采取一系列舉措,將這座城市打造成“平原綠洲”,讓綠色發展的理念深植于城市生態、生產、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廊坊市委書記馮韶慧表示,廊坊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站穩腳跟,唯有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決治理污染、改善生態,改善生產、改善生活,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
生態優勢凸顯
深冬時節,廊坊魯能領秀莊園內依然滿眼綠色。“我周末經常和家人來這里度假,從北京開車1個小時就到了。這里環境美,住得舒適、吃得健康,還可以采摘、騎馬、泡溫泉……”來自北京的游客劉愛芳告訴記者。魯能生態園規模達6000畝,是廊坊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廊坊位于北京和天津之間,良好的區位優勢對生態環境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廊坊開展“兩年攻堅戰,造林一百萬”工程建設和“兩年大提升,創建森林城”活動。圍繞積極構筑京津冀綠色生態涵養保護支撐區的目標,廊坊通過大力實施生態廊道綠化、重要交節點綠化、村莊綠化、城鎮綠化、經濟林建設、農田林網營造等十大重點綠化工程,建成了大廠伊鄉森林公園、永清林果基地、三河辛集萬畝苗圃、文安新防洪圈和安次南三通道綠色長廊等一大批森林景觀,果樹、苗圃、用材林等林業產業得到較快發展,造林主體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截至12月份,廊坊全市森林覆蓋率已達30%,環首都平原森林綠洲的生態特征正在逐步形成。
除了加強林業體系建設外,濕地系統也在同步建設中。目前,廊坊市濕地總面積達14685.64公頃。廊坊正按照“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原則,以維護濕地生態平衡、保護濕地生態功能和保證濕地生物多樣性為基本出發點,建成以保護為主,集科研、宣教、觀光旅游、休閑度假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濕地公園。
有著30多平方公里的霸州勝芳濕地,曾是與白洋淀相接相連的濕地系統,生態環境優美。但是,由于勝芳鎮快速興起的金屬壓延及金屬玻璃家具產業影響,濕地系統受到了破壞。在環境整治中,霸州市采取了嚴控污染、限期恢復的具體整治方案,同時規劃了總面積32平方公里的濕地公園生態紅線,實行整改修復。在幾年時間里,該市僅對水環境污染治理的總投資就達40多億元,建設了8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18萬噸。把住源頭的同時,他們全力開展濕地修復工作,首期已經完成投資1.88億元,這處濕地區域再度出現了鳥飛魚躍、勝水荷芳的動人美景。
加快轉型升級
11月21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散亂污”企業整治暨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階段總結現場會在廊坊文安縣召開。環保部主要領導以及京津冀晉魯豫等6省市政府分管領導帶領26個城市的相關人員共同見證了大氣污染治理樣板地區的蛻變歷程。
文安曾經是全國膠合板第一大縣,有近3000家小企業,由于產業粗放,管理混亂,當地生態環境受到了極大破壞。面對這種局面,市縣管理者痛下決心,以環保能否達標為依據,實行一票否決制。僅在7個多月時間里,全縣依法整改取締“散亂污”企業2938家,減排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6500多噸、煙塵18420噸,全縣空氣質量綜合排名由2016年的全省100名之外,提高到20名之內。不僅如此,全縣通過對原有低端企業的治理整合,實現了企業高質量、產業高水平發展。今年1月份至10月份,文安縣財政收入完成15.87億元,同比增長32.3%。
文安縣的生動實踐是廊坊市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的真實寫照。今年以來,全市已完成12003家“散亂污”企業整治,取締非法排污企業1329家。分別于4月份和8月份完成霸州新利鋼鐵、前進鋼鐵兩大企業停爐停產,提前完成914萬噸鋼鐵產能退出任務,下游800家涉鋼企業整體轉型,全面完成對產業鏈后端“散亂污”的企業治理,并決定于2019年以前使域內剩余2家鋼鐵企業全部關停退出。
緊鄰北京城市副中心,風光秀美的潮白河畔,英倫風格建筑的大廠影視小鎮格外引人注目。“我們之所以選擇這里,有兩個重要的原因。其一是小鎮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其二是小鎮以‘影視+’為方向,采用全產業鏈布局,覆蓋人才孵化、創意籌拍、影視拍攝、后期制作、體驗展示等產業前、中、后期各環節。”入駐小鎮的雙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丁大偉說,小鎮的影視創意產業完整鏈條和全新生態圈,為他們提供了更多施展拳腳的機會。目前,小鎮已吸引80余家中外優秀文創企業和機構入駐,簽約投資額超過100億元,這里已然成為京津冀文創產業的新高地。
通過調結構、轉方式、促轉型,積極培育新動能,“夢廊坊”文化產業園、京畿大廠文創產業基地、大城縣紅木文化產業園等一大批發展前景廣闊的文化產業項目正在為廊坊源源不斷地注入新動力。2016年,全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06.53億元,比上年增長30.5%;今年以來新增規上文化企業62家,增幅全省第一。
除了綠色文化產業外,廊坊市以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及環保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總部經濟、智慧物流、金融服務為代表的綠色產業同樣是突飛猛進。以京東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為例,京東集團在固安、永清、廣陽和開發區打造京東華北電子商務產業園等6個項目,總投資547億元,建成后年銷售額超過2600億元,將在廊坊再造一個全新的“京東”。
今年前三季度,廊坊市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153.8億元,同比增長8.2%,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008.8億元,同比增長1.8%。三次產業結構由原來的11:54:35調整到7.3:44.1:48.6,實現了從“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