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際上,苗木生產者、園林綠化工程方應該對前途充滿信心,因為綠化苗木有著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這可以從國家發展戰略和全國各地綠化發展格局分析得出。面對巨大的發展機遇,綠化苗木產業要跟上時代步伐,重新布局,轉型升級。
對此,在近日浙江省金華市舉辦的中國園林生態發展論壇上,中國花卉協會觀賞苗木分會副秘書長、浙江省花卉協會副秘書長吳世光作出了詳盡分析。

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來看,造林綠化一直受到高度重視。十九大報告提出,從2020年到2035年,要使“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在具體的發展部署上,近年來不斷興起的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城市林業、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新型城鎮化-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鄉村振興、西南地區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等,都能體現出新時代園林綠化苗木產業的新機遇。

國家基礎建設投資持續增長,城鎮化建設、生態環境治理和大規?;A建設投資,如市政園林、公園綠地、綠色通道、大氣水土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等,將繼續帶動苗木產業發展。
全國范圍內的造林綠化、園林綠化發展狀況不平衡,存在著區域性差異,東部沿海地區發達、中部地區較發達、西部地區欠發達。有數據顯示,目前城市人均綠地不足1平方米的17個城市均位于西部,人均綠地不足3平方米的城市也全在西部,西部地區生態建設不僅綠化體量大,而且持續時間長。

2017年,住建部印發了《關于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全國全面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綠化市場容量將達3000億元。這為綠化苗木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
京津冀的綠化市場有目共睹。北京通州副中心建設、雄安新區“千年秀林”計劃、北京環球影城、北京世園會、冬奧會、儲備林等,這些項目需苗量大、社會影響力大,一定程度上會引導和影響未來園林綠化市場發展方向。


經歷了跌宕起伏,苗木產業發展逐漸平穩。近幾年,全國苗木種植面積基本穩定,狂飆突進式大規模擴張苗圃的勢頭有所遏制;苗圃在轉型升級,產品培養走高干、造型和容器化等精品路線;機械化、設施化開始大量應用于苗圃生產。
面對廣闊的發展空間,園林綠化苗木產業要抓住機遇,在創新模式、更新觀念、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全新經營、優質產品、定制生產、良好服務等方面進一步練好內功。
“企業要做好中長期布局。”吳世光說,“在經營中要抓住重新布局定位、降產能去庫存、調結構降成本、產品創新升級4個關鍵點,實現‘三高三低’,即高品質、高標準、高效益和低成本、低庫存、低風險。系好‘安全帶’(防控風險),勒緊‘褲腰帶’(節省成本費用),好好存活下來,為即將到來的苗木大發展大繁榮時代做好充分準備。”
一直以來,苗木生產有一個現象,就是“大而全”和“小而全”。種幾畝、十幾畝地的個體苗農,和幾千、上萬畝苗圃的企業,生產雷同,大都種的是同一品種、同一規格,甚至同樣的樹形(如定干高度或分支點),大家在產業鏈的同一端口上重復生產,形成同質競爭。從整個產業來看,要加強產業分工與專業化生產。
訂單生產模式要大力推進。訂單生產、定向培育、定向采購,可減少購銷環節、降低運營成本,實現互利共贏。
讓苗木走出去,借助“一帶一路”做出口貿易。2016年,裝載溫江花木企業19140株榕樹、貨值約4.3萬美元的溫專制通風柜,搭乘中歐班列(蓉歐快鐵)首次出口歐洲荷蘭。新疆苗木也通過霍爾果斯口岸陸路出口中亞、俄羅斯。
大量使用低端苗木進行大規模增加綠量的階段已經過去,低端普通產品已經過剩,中高端產品需求增加。從應用實例來看,高端苗木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如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上海迪斯尼樂園、杭州G20峰會、大型市政項目、高端房產。隨著市場供求變化和消費升級,高端苗木是最稀缺、最具商業價值、最有市場前景的資源,企業可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隨著市場變化和消費升級,苗木產品將由普通低端產品向優質、特色、高端和外貿產品升級。有十大類苗木產品將成為主角:大規格高顏值、能做行道樹的觀葉觀花觀果喬木和中層花灌木,多干叢生喬木、窄冠喬木;工程適用、規格成系列、標準化苗木和容器苗;苗木新優品種(鄉土樹種和外來樹種相結合);景觀造型樹和垂枝苗木;具有生態功能,抗逆性強,可滯塵吸附廢氣、凈化空氣、涵養水源,礦山修復、邊坡綠化、抗風沙、耐鹽堿水濕苗木;適應屋頂立體綠化的矮生喬木;能做花海和花境的木本花灌木;可冬季賞花的苗木;適合出口的苗木;適應性造林用苗。
今后兩三年是“十三五”規劃大力實施、PPP入庫項目密集釋放和爆發的時期,這對園林市場和苗木銷售極為有利。園林PPP模式是三方合作模式,即園林公司出力(苗農出苗)、政府出地、民間資本出資,這種新型合作模式對綠化苗木的影響顯而易見。行業人要抓住這一機會。
在新經濟時代,園林綠化苗木產業要在重新定位的基礎上轉變生產方式,加強科技研發和中長期投入,在產品結構優化和產銷模式創新上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