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理性病害
營養元素缺乏 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共16種,碳、氫、氧、氮、磷、鉀、鈣、硫、鎂、鐵、銅、錳、鋅、氯、硼、鉬。其中某些元素是合成葉綠素的原料如氮、鎂,某些元素是葉綠素合成過程中酶的活化劑,如鐵、銅、錳、鋅,如果缺乏某種元素就會造成葉片黃化。
缺氮素 植株矮小,葉片色灰白、色淡,從老葉開始黃化,逐漸波及嫩葉,表現為老葉黃化枯焦。
缺磷素 葉色暗綠或呈紫紅,葉片基部黃化或整片葉黃化,新葉淡綠。
缺鉀素 葉色淡黃綠,從老葉開始,葉尖或葉緣出現黃白斑,逐漸干枯。
缺硫素 葉緣失綠,從嫩葉開始黃化。
缺鎂素 葉肉組織失綠,葉緣保持綠色,從老葉開始黃化,葉片出現黃色條紋或斑點。
缺鐵素 葉肉組織綠白色,葉緣保持綠色,從嫩葉開始黃化,無壞死斑點。
缺錳素 葉緣卷曲,葉片扭曲,葉脈保持綠,從幼葉開始黃化,有灰褐色壞死葉現象。
缺銅素 葉尖葉緣黃白色或變褐色,從幼葉出現黃化,頂芽易枯死,老葉較弱,發黃枯焦。
缺鋅素 葉緣卷曲或皺縮,從老葉葉緣黃化,葉片普遍有壞死斑點。
缺硼素 新葉透明黃化,起泡,葉脈呈木栓狀,如柑橘。
環境脅迫類型 水分脅迫:不論是旱或是澇都會導致植物缺水,引起生理水分失衡,葉片發黃枯萎。干旱缺水:植物葉片失綠、發黃,先從新葉、嫩葉開始,葉片干枯在樹枝上或整株枯萎;水分過多:植物根缺氧引起腐爛,表現在上部葉片失綠、干枯、甚至整枝干枯。
鹽堿脅迫:一般植物正常生長發育的pH值在6.5至7.5,偏酸性花木在堿性土壤中長期生長會出現黃化、生長不良等病狀。同時某些花木雖能耐堿,但對鹽分的危害不適應,就會出現葉片黃化、生長不良狀。鹽分過量:老葉開始黃化,甚至整株干枯死亡;堿脅迫:植物中毒,葉片黃化,嚴重時整株死亡,如施肥不當造成的肥害。
光照不足:光照不足影響其光合作用,造成植物生長不良。尤其喜陽植物蔭蔽環境下,或陽生植物強光暴曬下,葉片率先失綠,出現病狀。陽性花卉蔭蔽過重表現為葉蔫、葉小、顏色淡,嚴重時失綠黃化,光合作用弱,缺養分造成。陽生花卉強光暴曬表現為日灼現象。
大氣污染指空氣中有毒氣體如二氧化硫、氮氣、氯化氫、氫氟酸以及光化學煙霧、酸霧等。表現病狀為植物葉片黃化,逐漸變褐色,想整株生長不良,甚至死亡。
溫度不適宜溫度突然變化會引起植物組織發生變化,嚴重時會出現萎蔫、黃化、凋零、枯死等,如天南星科,竹芋科植物,另一種情況就是低溫凍害引起的黃化。
離子毒害
離子毒害包括土壤重金屬、空氣毒元素以及人為噴施農藥、肥料、除草劑等危害。
銅過量 其癥狀同缺鎂。
鉬過量 葉片失綠,小枝紅黃或整株黃,多發生在酸性土壤。
硼過量 葉緣發黃,葉片出現褐色斑點。
氯過量 葉尖失綠變為褐色,尤其針葉樹類,如同枯葉病狀。
錳過量 葉緣白色或呈紫色,葉片上出現褐色斑點。
汞過量 葉片黃化,植株分蘗受抑制,植株矮小。
鉻過量 葉片內卷,退綠枯黃。
鎳過量 葉片失綠狀似缺鐵,葉脈間出現壞死斑或白色條帶狀。
病蟲侵染
病毒感染 葉片多出現花葉病狀,對植物生長造成危害,如紫薇黃化病、山茶花環斑病、月季花葉病、郁金香碎花病、仙客來花葉病等。
病菌侵染 主要有葉斑病、葉枯病、褐斑病、銹病、白粉病及枯萎病、黃萎病、立枯病、根瘤病等,共同特點是有病害發生時最初表現葉片失綠、黃化、變褐、干枯等。
昆蟲危害 第一種情況是五小害(蚧殼蟲、蚜蟲、螨類、薊馬、粉虱),通過吮吸、刺吸葉片,造成葉片失綠發黃,如紅蜘蛛、蚜蟲、介殼蟲、薊馬、木虱;第二種情況是咀嚼或長蟲直接危害葉片或葉柄,造成葉片失綠黃化,如國槐葉柄、小蛾雪松樹、松樹、鐵線蓮潛葉蠅;第三種情況是蛀干害蟲和地下害蟲,破壞了根系或損傷枝干造成葉子枯黃至枝干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