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珊瑚’賽牡丹系列產品

‘琉球紅’

我們的東鵑根須很發達

裕華杜鵑生產基地

杜鵑小盆景產品
東洋杜鵑“撐腰”
就目前而言,裕華杜鵑的品種主要為東洋杜鵑,輔以少量高山杜鵑、西鵑、夏鵑等。根據市場需求,產品共分為兩條發展走線:一是進入園林綠化工程的杜鵑工程苗;二是走進千家萬戶的觀賞性杜鵑及微型杜鵑盆景。
“對于大多數園林設計院而言,最頭疼的就是杜鵑的設計與應用,因為可選的品種太少。”周金良介紹說,經試種發現,毛鵑可在室外栽種,但花期短、花色單調;西鵑花色及品種較多,但適應性較差、無法過冬,而且兩者均不適合在室外大量推廣,在家庭中養植也存在一定難度,東鵑恰好彌補了它們的缺陷。周金良決定與江蘇省農科院休閑農業研究所合作,裕華公司也就成為了該所的試驗種植基地。
據了解,通過技術引進、標準化管理、基因改良種植培育的裕華東洋杜鵑不僅抗寒性較強,可以在-15℃的低溫下越冬,而且,今夏江浙地區40℃以上的高溫,遮陰的、未遮陰的產品生長狀態都不錯。此外,東鵑觀賞性強,色澤豐富,著花繁密;觀賞期長,花期持續可達2至3個月,養護簡單,給足了園藝“小白”和盆景愛好者在家庭養花中的成長空間。這也是周金良在產品結構調整中側重于東鵑的主要原因。
到目前,‘胭脂蜜’、‘綠色光輝’、‘紅月’、‘紅珊瑚’、‘琉球紅’、‘蘭櫻’等26個東鵑示范品種已經出爐。依據前期市場調研,了解消費需求和痛點,然后利用工業企業管理模式及ISO9001質量管理標準對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規范、把關、創新,用更好的產品去滿足市場,逐漸成為裕華的生存之道。
工業思維“打底”
65歲的周金良并不認為幾十年從事工業生產會成為自己的劣勢,“很多人以為年進花甲就老了,創新意識會跟不上,但我覺得老將有的是經驗,對于生產、經營、管理中已發生或即將發生的問題,更知道如何制訂方案去應對。”即使是強臺風將90%的單體棚吹倒,他也能頂住打擊將堆積如山的廢管重新利用,給球類杜鵑產品騰出更好的生長空間。
辦法總比困難多。對于周金良而言,工業思維是一種觸類旁通的思維模式,既然在管理企業時能運用自如,想必在杜鵑生產中也可以舉一反三。在正式投入生產前,周金良在原址上統一搭建了50000平方米的鋼架連棟溫室,配置了比利時全自動噴淋設施和以色列水肥一體機,還設置了磚混排水系統,地膜抑制雜草措施,遮陽網調節光照,電動送排風系統等硬件設施??此聘哳~的前期投入,不僅讓高效、標準的機械化作業更順利地展開,同時,也降低了人工成本和人工作業產生的失誤。
與此同時,周金良還與其團隊共同商討建立了內部生產組織機構,明確了杜鵑小苗、造型培育,盆景、造型培育,苗木培育等各部門的主要職能,在杜鵑花溫室和地栽管理,如何澆水、移栽、修剪、造型、辨別病蟲害等環節均設置了統一標準。
目前,江蘇裕華杜鵑公司已經是江蘇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同時,也發展成為常州地區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專業化最強的杜鵑產業園。近三年來,裕華公司已承擔了中央財政、省林業、市科技、市農委等七項各級科研及農業推廣項目,今年又將申報全省20家江蘇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范基地。小而全,不如專而精。從目前來看,有工業思維打底的裕華杜鵑確實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產品維度“拉伸”
從生產端標準化的良種培育到消費端的品質為先,裕華杜鵑產品品質的提升不僅著眼于現有生產、管理等環節提升,還更關注杜鵑產業鏈的充分延伸。從正式投產以來,周金良便開始嘗試拉伸東鵑單品維度,探索杜鵑產業鏈未來的發展趨勢。今年已開始向外輻射。
作為一位有著近50年深厚養花功底的愛好者,周金良對于產品研發尤為重視。“一個月的時間,我又弄出了2個新品。”他深信,創新正在深刻地改變著花木產業的商業規則和模式。原本,平淡如水的裕華杜鵑產業園,也因這位喜歡鉆研的“匠人”變得生機盎然。目前,周金良不僅對東鵑種質資源進行了收集、保護,提升了杜鵑單品的專業度,還結合市場需求,進行適時創新,擴寬了園林綠化、家庭、庭院用東鵑產品的品類。
在園林綠化方面,除解決了園林設計院頭疼的杜鵑品種選擇難題,還結合當前綠化造景特點、現代建筑風格等因素,增加了東鵑的應用形式。不但可與喬木、灌木搭配種植,裕華東鵑也可以色塊或綠籬方式進行應用。而且,精品工程中稀缺的蓬徑1.5米以上的精品杜鵑球及造型杜鵑基地里也有存貨,是對綠化景觀層次中東鵑應用多樣性的有益補充。
在家庭用盆栽花卉方面,除了常規造型杜鵑外,周金良更注重不同品種東鵑的“自由發展”,‘琉球紅’便是其中的典型,“本來‘琉球紅’是被我淘汰的品種,正好有對母女來買花,就讓她們去小山坡上找,沒想到栽植到盆內格外紅艷、漂亮,枝條過渡也很自然,所以今年對該品種進行了花瓶、孔雀等形狀的造型。”而“賽牡丹”系列的‘紅珊瑚’等東鵑產品,也因枝條粗壯堅挺、觀賞性強、切花花期可達20天至1個月等特點,被常州本地經營鮮花產品的企業看中,后期計劃作切枝杜鵑進行生產。
“東鵑單品的維度有了質的拉伸。”今年,裕華杜鵑在強化質量意識的基礎上,陸續推出了5萬多棵東鵑微型盆景,提升了園藝業態的豐富度。在此基礎上,周金良還將重點研究案頭盆景的無土栽培技術,以期將裕華杜鵑推廣到國外。
針對庭院市場,根據景觀設計效果的不同,周金良計劃在杜鵑產品類型中增加具有趴地性質的東鵑產品,使其與枯山水、中式小橋流水、花窗等形式融合,讓庭院植物群落層次更飽滿,讓層層疊疊的東鵑花浪流光溢彩。
未來,周金良將以東鵑為切入點,使花木產業與休閑觀光農業結合,在金壇薛埠打造別具特色的杜鵑專類園;同時,在裕華杜鵑產業園中增設涵蓋180多個品種的杜鵑母本園,讓裕華杜鵑在得到廣泛應用之余,培育向全行業開放的科普、生態平臺,使技術與創新雙輪驅動,垂直精耕花卉苗木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