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無喙蘭
通過10年調查,北京林業大學博士沐先運發現了“北京無喙蘭”這一新物種。他介紹,這種蘭花為腐生性,自身沒有葉綠素和葉片,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只能依靠土壤中的特殊真菌,對環境要求更為苛刻。截至目前,僅發現17株北京無喙蘭個體。
發現這一蘭花后,沐先運先后與植物分類專家進行交流,同時,經過細微結構分析、查詢文獻,并與俄羅斯專家溝通及國內蘭科專家確認后,發表了這個新物種。
據介紹,這是目前我國唯一以北京為模式標本產地、以北京命名的蘭科植物。同時,也是無喙蘭屬在中國分布的第3個物種,全世界也僅有7種。有關學術論文日前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植物分類學界主流刊物《植物分類》上。
專家認為,在幾代植物學家近百年的研究基礎上發現這一新物種,是對北京野生植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貢獻。這一新發現也使北京地區的野生蘭科植物增至18屬24種。
北京發現多個首次出現物種
近幾年,一些以前未發現的物種相繼出現。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舉例,北京無喙蘭和扇羽陰地蕨均為北京地區首次發現。此外,全球第二株野生的、北京市特有的極度瀕危物種——百花山葡萄,也在百花山地區被發現。
此外,根據野外調查發現,北京市一級保護植物北京水毛茛種群數量及棲息地不斷擴大。同時,還發現了近40年來未見活體的珍稀植物山西杓蘭、北京地區尚無文字記載的珍稀優良用材樹種鐵木等。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介紹,通過近幾年調查,北京地區生物多樣性相比過去有所改善,植物方面發現很多以前并未出現的新物種。野生動物以鳥類為例,每年都增加新發現的物種。
可佐證北京生態環境正在恢復
北京陸續發現多個新物種有何意義?黃三祥介紹,近年,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方面都有新發現,說明北京的生態環境有所改善。比如北京市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北京水毛茛,黃三祥將之稱為水質指示物種。他解釋,北京水毛茛對水質環境要求較高,需達到二類水,相當于飲用水級別。如果水質惡化,北京水毛茛就會逐步消失。
這幾年,調查人員不斷發現北京水毛茛的“蹤影”。“以前只在北京松山保護區發現過”,黃三祥回憶,近期在玉渡山、昌平南口等地也有新發現。這說明適宜它生長的環境逐漸變多,水質改善。
在黃三祥看來,這次北京新發現的蘭花,也能夠佐證北京的生態環境正在恢復。他說,蘭花一般對土壤和水分光照有嚴格要求。比如,這次新發現的北京無喙蘭要靠土壤中的真菌汲取養分,傳粉及種子萌發也需要滿足特定條件,能夠說明北京地區生態系統變得穩定,外界干擾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