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銷平穩
菏澤今年的牡丹出口量預計在300萬株左右,與去年持平。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牡丹出口基地,近幾年,菏澤牡丹每年的出口量維持在200萬至300萬株之間,占中國牡丹總出口量70%以上,占世界牡丹出口市場50%以上。
據了解,菏澤牡丹現已遠銷荷蘭、德國、意大利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的牡丹主要為2年至3年苗,有2到3個分枝,像紅色的‘胡紅’、紫色的‘二喬’、粉色的‘肉芙蓉’等都是熱銷品種。
菏澤市牡丹芍藥切花協會會長周長玉告訴記者,出口牡丹質量要求高、檢驗檢疫程序嚴格,無活蟲、無蟲卵、無土是最基本的要求。工人要對其進行沖洗、修剪、殺菌等,就造成牡丹外銷價格要比內銷價格高。出口牡丹大概分為6個等級,一般品質的產品單株價格在6美元至20美元之間,這兩年價格比較平穩。而7到12個分枝的普通內銷牡丹品種單價在35元到80元之間。
內銷漸增
菏澤牡丹每年的內銷量在100萬株左右,占全國牡丹銷量的80%以上,終端市場分為牡丹園和年宵花兩大類。由于近兩年國內牡丹園數量增加,因此內銷牡丹數量也在不斷增長。例如2016年秋季,菏澤花鄉芍藥園在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旁邊建梁子湖白馬寺牡丹園一處,占地500余畝,種植牡丹芍藥30余萬株。
“我們的牡丹銷往全國各地,一般是由北向南發貨,現在東北溫度過低,已經停止發貨了。”周長玉說。根據氣候不同,菏澤牡丹前期主要發往東北地區,中期發往長江以北至北京地區,后期主要發往長江以南地區。
談起牡丹銷量好的原因,與牡丹打了20年交道的周長玉表示,一是因為菏澤牡丹歷史悠久,為打造菏澤牡丹品牌奠定了基礎;二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把牡丹定位為產業,從品種研發、種植到深加工、銷售形成了全方位的產業鏈,從而促進了菏澤牡丹產業的持續發展。
促產業健康發展
隨著牡丹行情持續走高,很多農戶近兩年加入了種植大軍。今年菏澤觀賞牡丹的種植量增加了1000萬株左右,這些產品預計在1年至2年后進入市場。
雖然現在很多農戶加入了合作社,根據生產計劃種植牡丹,但還有農戶跟風種植,不了解市場行情與牡丹品種,大量種植上季熱銷品種,最后找不到銷路,只能以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價格買賣,擾亂了市場秩序。
周長玉表示,牡丹生長周期長,具有明顯的市場周期性和波動性。他建議,相關部門和協會應及時發布市場供求信息,進一步引導花農調整牡丹種植結構,避免盲目跟風,并對農戶進行牡丹文化、品種認知、種植技術等方面的培訓,讓農戶對牡丹產業和市場有更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