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模式的經營周期通常要5至10年,上層栽植落葉喬木,株行距至少3米×2米,以培育干莖和良好的樹冠為目的。前期可套種常綠花灌木,應適當密植,如作為球形培養,株行距可定為1米×1米;如作為色塊類,株行距宜設為20厘米×30厘米。
但對于下層苗木,資金回轉快,對培養上層的長線產品形成了強有力的經濟支撐。
沿用這套模式做到高產比較容易,不過經濟效益如何還得看樹種的選擇:
落葉喬木可選擇銀杏、法桐、國槐、元寶楓、玉蘭等樹種,其經營時間長、經濟價值高、苗越大越值錢;常綠花灌木選擇大小葉黃楊、法國冬青、金葉女貞、龍柏等,其經營時間短、規格小、種植1至2年即可上市銷售;地被植物選擇麥冬、玉簪、萱草、鳶尾等,都屬于市場需求大的宿根植物。
小編認為要想把握好苗木套種這條財富鏈,還應多了解苗木的習性,苗木是否適合在一起生長等,所以小編總結了以下幾個關于苗木套種的要點。

高層:要求主干較高的大型喬木,如銀杏、欒樹、無患子等。
中層:要求是耐陰或半耐陰的灌木或小喬木,如紅梅、紅楓、櫻花、桂花等,喜強光照的植物(如紫薇)不適應套種。
底層:應選擇耐弱光的低矮灌木,如茶花、茶梅、海桐、龜甲冬青、瓜子黃楊等,一般以球形為佳。

1 套種苗木相對要小。
2 株行距較大;高矮搭配。
3 陽性樹種與陰性樹種苗木搭配。
4 深根性與淺根性樹種苗木搭配。
5 相互之間不能成為病蟲害的中間寄主。
6 生態習性盡可能不同。

需要注意,有些苗不宜栽培在一起,如:貼梗海棠、木瓜海棠等薔薇科植物不宜和檜柏、龍柏等柏類植物套種,原因是銹病能在薔薇科植物和柏科植物間周年循環侵染,加大了銹病對兩種作物的危害。
胡桃(核桃)不宜和西府海棠栽培在一起,原因是胡桃葉的分泌物胡桃醌經雨淋后,滴入土中對西府海棠根系有害,易引起后者死亡。
榆樹、樸樹、櫸樹等榆科植物不宜和香泡栽培一起,原因是天牛幼蟲喜食香泡,成蟲喜食榆科植物樹皮,這樣大大延長了天牛成蟲壽命,增加了天牛繁殖能力。
一般可采用雙排種植,中間過道兩邊溝。

由于套種管理較復雜,生產中可能要比傳統栽培花更多精力去除草、施肥、治蟲防病、修剪等。特別是修剪,經常會出現套種苗木由于生長不正常導致旁邊苗木生長也被抑制,這時我們的修剪工作就非常重要了。
如高層植物主干部位長出新枝、影響下層苗木生長;又如下層作物生長過高、頂住上層作物等,都需要及時修剪。
總而言之,苗木套種對廣大苗木從業者來講不失為一種積極探索多元化道路,延伸產業鏈的一種方式,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苗木人還需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在謀求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上積極探索,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