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淑芳是承德市“造林模范”,這位“山的女兒,樹的母親”,33年來義務植樹30多萬棵,將隆化縣鬧海營村一條荒山溝種滿了郁郁蔥蔥的樹木。在承德,像鄭淑芳這樣的人越來越多。據統計,三年來承德共有627.6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
一片森林就是一筆財富,為了讓綠色森林發揮更大價值,承德市與北京合作開展了國內第一筆跨區域碳排放交易,完成碳匯交易6.9萬噸,收益達254.1萬元。
同時,承德市委托中科院編制了全市《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資產總額19.4萬億元,其中森林資源8.2萬億元,成為全國首個公開自然資源資產的地級市,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片森林對于承德是財富,對于京津而言則是生態屏障。守護這片生態屏障遠不只植樹那么簡單,加強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控等工作,僅森林防火每年就投入資金3.5億元、防火期每天有5萬人在山中守護,確保全市1201萬畝天然林和1396萬畝公益林絕對安全。

“走進承德就像進了公園一樣。”從北京駕車來承旅游的張先生剛駛下高速,花園般的景色讓他的身心都放松了下來。武烈河畔兩條“綠色長廊”延伸至遠方,在河水的映襯下顯得愈加美麗,令人向往。
承德是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圍繞這個定位,承德實施了荒山綠化工程。
承德市林業局局長王江介紹,承德突出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嚴重等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優化京津風沙源治理、京冀水源林等生態工程造林綠化布局,使之向通道、居民聚集區、主城區山體、城鎮出入口等窗口地帶聚集,三年累計完成造林118.98萬畝。
此外,承德市新建了一批省級森林公園,續建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提升濕地生態功能,共建成自然保護區10處,面積448萬畝,建成國家森林公園、濕地公園40多處,面積300多萬畝。

據介紹,承德市形成了“青山環繞、林城相彰、林水相依、林路相襯、林居相宜”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一步一景,一街一園,“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生態旅游提供了新的“熱點”,全市全年森林旅游收入超過50億元。
作為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的承德,一直堅持走生態生財雙贏的綠色致富之路,做到既要發展好保護好生態建設成果,又要讓百姓過上幸福生活。
目前,全市經濟林總規模達到954萬畝,其中干鮮果樹340萬畝,僅果品產業就覆蓋7.2萬貧困農民,而與林業密切相關的食用菌產業覆蓋9.8萬貧困農民,中藥材產業覆蓋3.5萬貧困農民。同時,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承德大力發展綠色大數據、綠色云計算產業,興林富民同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