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
    會員服務| 客服熱線:0527-83091818

    重慶: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2017-10-26 全球花木網506
    核心提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十九大報告中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個深刻闡述和論斷,無不表明生態文明建設在發展過程中的獨特作用。增綠護綠愛綠,巴渝大地處處披綠裝山城,重慶最響亮的一張名片,它給人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十九大報告中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個深刻闡述和論斷,無不表明生態文明建設在發展過程中的獨特作用。
      增綠護綠愛綠,巴渝大地處處披綠裝
      山城,重慶最響亮的一張名片,它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山多且山高坡陡;重慶則給了它另外一種注解:披上綠裝的山城,處處都是青山美景。
      “這上百畝的林子,計劃今年秋季全部完成補植。”在長江北岸的豐都縣名山街道赤溪河河畔,有一片區域林木稀疏,不少石塊裸露在外。10月21日,正在造林的工人吳德忠說,現在大面積的荒山造林基本結束了,剩下的造林地都是這些條件很差的地方。
      為了保證林木存活率,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插鋼釬”。即在這些條件差的地方,利用直徑3公分的鋼釬在亂石堆中打窩,再栽種適應力強的赤桐,讓樹木能接觸到石縫中的泥土,實現造林困難地的綠化。
      實際上,不管是荒山大面積造林,還是在稀松荒坡荒地上的補植,抑或農戶房前屋后的綠化,重慶造林增綠的步伐從未停止。同時,隨著生態文明意識的提高,自覺參與林木認養保護和義務植樹的群眾也越來越多,巴渝大地處處都披上了綠裝。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已提高到45.4%,長江兩岸森林覆蓋率更是提高到了50.2%。
      綜合整治水環境,城市鄉村綠水環繞
      水對重慶來說,有特別的意義,不只在于兩江環抱主城,更在于力保三峽庫區潔凈水質的重要職責,促使重慶不斷加快整體水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九龍坡區彩云湖,這個位于城市中心的濕地之所以名聲在外,一方面因為曾經的污水橫流、惡臭難聞,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污染治理后,碧波蕩漾的美景吸引了周邊無數市民。
      “我們投入了1.7億元,實施了4大類11項工程。”彩云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一管理人員說,在彩云湖的治理過程中,通過建設污水管網、雨水處理設施、清淤、安裝漂浮式水體凈化裝置等措施,徹底解決了湖水污染問題。同時,通過新建生態基質、新建淺水生態系統等“整妝”措施,建起彩云湖國家濕地公園,使彩云湖成為附近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在對水環境的保護與治理上,重慶不分城鄉。位于三峽庫區的萬州,實現了鎮鄉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完成了21個鎮鄉二三級管網配套,啟動了長江干流及11條次級河流綜合整治,全面改善了區域水環境質量。
      據統計,2017年1—7月,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為優,15個監測斷面水質100%達到Ⅲ類以上。
      這一切,使得廣袤的巴渝大地上,藍天碧水青山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旅游康養休閑,群眾共享生態文明之美
      良好的生態環境,隨處可見的綠水青山,讓更多群眾享受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滿足了群眾對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和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
      江北鐵山坪是重慶主城“四大肺葉”之一。幾年前,在市民的印象中,鐵山坪只不過是一座發展較為落后、建設檔次較低、文化缺乏的小山,是一片林相單一、生態脆弱的森林。然而,立足于生態,依托于生態,如今的鐵山坪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綠色發展之路。
      “我們做的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夯實生態基礎。”鐵山坪管委會負責人說,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鐵山坪的生態優勢,他們結合項目建設,實施林相改造5500畝,完成綠化面積100萬平方米,栽植桂花、香樟等喬木1萬余株,栽植夏鵑、茶花等花灌木180余萬株,逐漸形成了花田覓香、禪意園、露營基地等十大景觀,森林覆蓋率提高到90%以上,為生態旅游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鐵山坪著力推進生態區業態、生態、文態、形態融合發展,加快國際會議中心、特色風情商業街等項目的建設,進一步提升鐵山坪的集聚和輻射功能,讓鐵山坪成為生態旅游、運動休閑、商務會議、時尚生活各得其宜的璀璨明珠。
      不僅是鐵山坪,如今,我市21個市級以上林業自然保護區、26個市級以上濕地公園、88個市級以上森林公園,都成為了群眾走進自然、感受生態文明之美的重要載體,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等產業快速發展。
      2016年,重慶全市森林旅游人數達到7000多萬人次,直接收入100多億元,帶動了約10萬農民增收致富。(記者 王翔)

    讓更多市民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銅梁人民公園是銅梁區最大的城市公園,占地500畝。幾年前,銅梁區有關部門陸續在公園的樹上安置了1000多個鳥屋,給鳥兒當家。
      “我一早一晚必來人民公園!”家住世紀陽光小區的一個退休老人說,自從安置了這些鳥屋,公園的鳥越來越多。它們一早飛出去覓食,晚上千鳥歸林,都是觀鳥的好時候。
      不僅如此,今年還不知從哪里飛來了20多只鴛鴦、野鴨,在公園的湖泊里安了家,每天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觀看、游玩。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并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14條基本方略之一。”銅梁區林業局局長張光文說,目前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已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
      張光文表示,銅梁林業系統將用十九大報告武裝頭腦,牢固樹立和全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全區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下一步,銅梁將以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為抓手,大力推進全域國土綠化,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在城市著力推進森林進城、森林環城,積極發展以林木為主的城市公園、市民廣場、街頭綠地、小區游園,增加城市綠量,增加城市色彩;在農村注重林業與經果發展、鄉村旅游發展結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在場鎮將全面實施場鎮綠化提檔升級工程,切實提高場鎮的宜居水平。到2020年,銅梁將力爭實現全區森林覆蓋率50%的目標。
      “十九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刻論述,讓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戰線的干部職工很是振奮。”市林業局造林處處長陳明禮說,重慶地處三峽庫區,加強生態保護不僅是發展的需求,也是重慶自身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近年來,重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護綠增綠成為了林業系統干部職工工作的重中之重,長江兩岸森林覆蓋率提高了28個百分點,達到50.2%;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5.4%,生態保護與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如今,眾多的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已經成為了市民休閑旅游的好去處,林業生態產業成為了眾多林農增收致富的“搖錢樹”??梢哉f,不管是市民還是林農,都切實感受到了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變化。
      陳明禮表示,下一步,林業系統將按照十九大報告要求,腳踏實地加強與相關部門的銜接,盡快啟動實施一批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讓更多市民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記者 王翔 周雨)

    守護綠水青山 加快建設美麗長江

      “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10月22日,萬州區環保局副局長劉國慶告訴重慶日報記者,萬州將統籌水陸共治,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加快建設美麗長江。
      長江干流在萬州境內有80.4公里的岸線。近年來,萬州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截至10月21日,今年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64天,同比增加12天;長江干流萬州段水質繼續保持優良,建成中山杉生物治理庫區消落區試驗示范片1500畝,完成長江生態屏障建設27萬畝,長江兩岸森林覆蓋率達到65%。
      劉國慶稱,十九大報告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論述,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行動指南和基本遵循。他告訴重慶日報記者,萬州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要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著力解決城鄉水環境突出問題,為長江生態修復和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當日,在萬州區長江二橋旁的清漂碼頭,10多名身著橙色工作服的環衛清漂工人,一邊清理垃圾,一邊討論十九大報告。
      “清漂雖不是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建設美麗長江離不開我們。”清漂隊長劉古軍指著清漂碼頭一艘新購進的全自動垃圾中轉船稱,這艘中轉船是國慶節后剛買回來的,船艙有70立方米的容量,遠距離清漂能派上大用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劉國慶表示,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加快建設美麗長江,要以更高的站位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萬州將突出工業水污染防治,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加強次級河流整治,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強化飲用水源保護,保障飲水安全,努力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保大格局,為扎實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奠定堅實基礎。要以更大的力度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實施,實現生活污水應收盡收、污水處理城鄉全覆蓋,完善鎮鄉垃圾收運系統,加快推進餐廚垃圾、工業固廢、建筑棄土場、船舶洗艙基地等項目建設,以更實的舉措提升水環境監管水平。切實加大源頭控制力度、嚴格控制排污總量,推行重點排污企業清潔生產,推動企業水環境網格化監管體系建設,提升水環境監管信息化水平,以更嚴的標準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建立健全污染事件責任追究制度,嚴格執行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行政拘留、追究刑事責任等措施。(首席記者 彭瑜)

    讓龍水湖這顆渝西明珠更亮更美
      “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精神,就要結合工作實際,把精神實質落實落細。”近日,大足區龍水湖管委會副主任鄧啟明說,龍水湖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堅持科學規劃與發展。
      大足龍水湖是1958年修建的人工湖泊,坐落在巴岳山下,綿延10余公里,水域面積5600余畝,常年蓄水1500多萬立方米,面積相當于4個杭州西湖。湖區有108個形態各異的小島,島上松林蔽日,花草樹木郁郁蔥蔥,白鶴、大雁、鴛鴦等20余種珍禽翩飛其間。美麗的湖光山色,令人流連忘返。
      但在幾年前,龍水湖約有一半水面處于“分治”狀態,規劃、運營不一,嚴重制約了其保護和發展。近年來,大足整合各方資源,龍水湖的保護與建設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龍水湖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徹底取消了網箱養魚,代之以生態養魚的方式;將庫尾地的水田、魚塘全部還湖,提高了龍水湖自身生態修復能力;全面清理了龍水湖周邊的小作坊、小企業,嚴格按照飲用水源地和生態紅線相關法律法規予以管控。多項強有力的保護措施,使得龍水湖水質逐漸變好,已連續3年保持三類水質。
      鄧啟明說,下一步,龍水湖將按照十九大報告精神,科學發展規劃,按照5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標準,全力打造國際休閑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全齡養老和陪護養老產業示范基地。同時,集群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在2016年接待游客45萬多人次,旅游收入3400多萬元的基礎上,爭取有新的突破。預計到2020年末,度假區年接待量將達到2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15億元,帶動就業人口2萬人;力爭到2025年末,年接待量達到43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40億元,帶動就業人口4萬人。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園林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資訊
    點擊排行
    国产91精品看黄网站在线观看_伊人大杳焦在久久综合网_欧美亚洲国产中文精品久久高清_久久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