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紅豆杉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是植物活化石。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世界珍稀瀕危植物;1999年被列為我國一級珍稀瀕危野生植物。

在吉林發現了成片的野生紅豆杉,糾正了該樹種“個體散生”、“難以成林”的傳統認識。目前,研究人員與當地林業部門合作,商議盡快啟動野生種群的定位監測及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研究。

研究團隊發布消息稱,這次發現的成片紅豆杉,其個體數量均在百株以上。在一個被當地人稱為“頭道溝”的地方,調查統計到的個體數量超過200株,樹高大體在12米至20米,胸徑為15厘米至50厘米。有的植株胸徑甚至超過了50厘米,研究人員看到了叢生現象,20多株紅豆杉分布十分緊密。

據悉,東北紅豆杉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吉林長白山區和黑龍江部分地區。由于其藥用價值,在“紅豆杉熱”中,野生種群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其雌雄異株,多見于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內,散生于林中不成林。專家稱:“這一新發現不但更新了傳統觀念,對推動紅豆杉的區域性分布研究,以及紅豆杉回歸保護技術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