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花科研碩果累累
1987年,北京市第八屆人大六次會議正式確定“月季和菊花”為北京市花,至今已是第30個年頭。作為首都綠化美化的一個符號,市花已融入京城百姓的日常生活,成為北京人民的“老朋友”。
北京圍繞市花的花卉科研和育種工作碩果累累,在此期間培育出了‘綠野’、‘卻可可’、‘雨果’、‘紅五月’、‘博愛’、‘暗香’、‘春潮’、‘黃手帕’等月季新優品種;菊花育種科研單位培育出陸地越冬的地被菊新品種。2008年,經過3年時間反復篩選,月季最終成為北京奧運頒獎用花主花材,且在奧運會期間成功運用了“北京夏季月季和菊花的花期控制技術”。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北京各公園開始陸續單獨開辦各類月季展、菊花展等推廣展示活動。北京植物園共計舉辦月季節、市花展二十四屆,北海公園舉辦菊花文化節三十七屆。自2009年起,北京市每年定期舉辦全市規模的月季文化節和菊花文化節相關文化活動,引導市民觀賞市花之美,體驗市花文化,豐富了首都居民生活。
市花產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北京市花月季和菊花在北京市“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城市綠化景觀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分布在各類公園、綠地、道路兩側、風景名勝區與生產示范區,尤其是每年主要環路上盛開的藤本月季,已經成為北京的一道亮麗風景線。2017年,為迎接“一帶一路”會議,北京在二環、三環、四環等環路上補植近5萬株月季。
同時,北京市花卉產業加快種植結構調整,落實產業富民政策,促進農民增收。一是打造高端高效的鮮花生產基地,如順義切花菊生產基地年產切花500萬枝,帶動農民每年增收1萬元。二是促進高附加值花卉衍生產品的發展,該市在房山區、海淀區建立的油用玫瑰生產、加工示范基地1000多畝,每年繁育大馬士革玫瑰種苗120萬株;在延慶區建設茶菊等生產加工基地5000畝,帶動2000人就業;在平谷區建設了上百畝食用菊花基地,打造高端高效種苗生產、菊花宴與生態旅游相結合的全產業鏈模式,促進當地居民就業致富。三是積極組織開展迎春年宵花展、郁金香文化節、月季文化節和菊花文化節等北京傳統花事活動,帶動花卉旅游產業發展。近年來,參加各項花事活動的居民達2500萬人次,展示花卉新品種3000多種,各項花事活動實現收入約3億元。
月季文化節內容豐富
5月18日,第九屆北京月季文化節開幕,主題花是‘綠野’,將持續到6月底,有8個區縣、13家單位參加,萬余畝月季景觀,2300余個月季品種,近千萬株月季爭奇斗艷。
第九屆北京月季文化節由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北京花卉協會、中國花卉協會月季分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菊花分會、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政府6家單位主辦,世界月季主題園、北京植物園、天壇公園、陶然亭公園、北京納波灣園藝有限公司、繁花世金玫瑰谷、蔡家洼玫瑰情園、妙峰山森林公園、北京國際鮮花港、北京園博園、中國古老月季文化園、北京愛情海玫瑰文化博覽園、南海子郊野公園13家單位承辦,重點展示雜種香水月季、豐花月季、壯花月季、微型月季、藤本月季、灌木月季、地被月季、古老月季等種類,參與單位數量和種植面積都創歷屆之最。
大會組委會發行了以“月季芬芳首府,菊花斗艷京城”為題跋的系列月季·菊花主題郵票、明信片、首日封等紀念品,并拍攝市花30年系列訪談,梳理北京市月季菊花栽植歷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采訪事件親歷者、行業突出貢獻人物,收集市民與市花的故事,回顧北京市花產業發展歷程。
同時,大會組委會組織“市花進校園”活動,供學校美化環境,學生體會種植樂趣。各參與單位也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世界月季主題園組織“最美市花”月季攝影作品征集活動,“我愛市花月季,我為新區添彩”兒童繪畫比賽活動;北京植物園組織“月季進社區”活動向社區贈送鮮花,美化市民生活環境;北京國際鮮花港將體驗性活動與兒童、親子主題相結合;北京園博園將月季和體育有機結合,組織了四場創意跑;北京愛情海玫瑰文化博覽園延續愛情、親情主題體驗活動等。

市民在陶然亭公園欣賞月季

北京納波灣今年推出的月季新品‘約定’

月季新優品種‘紅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