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設計師的發言,引起了在座設計人員的共鳴,大家一致反映現在設計工作不好干,自己的想法能落到紙上,但難落到地上。
而參會的苗木企業代表也道出了自己的苦衷,他們說,當自己知道設計需要什么苗子時,往往已是在工程招標以后,是由來采購苗木的工程商告知的。他們認為,無米之炊不是苗圃的責任。
那么,無米之炊到底應該由誰來負責?
河北省林木種苗協會副會長、石家莊市藁城區綠都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龔玉全一語道破了其中的玄機。他說,無米之炊的責任,不能簡單地歸結給哪個環節,哪個群體。整個園林行業產業鏈的契合度不夠,各自為戰,互不通氣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位資深苗木從業者向筆者說出了心里話,他早就意識到苗圃和設計的脫節問題,但就是沒有機會與設計公司進行深入溝通。
而一位設計師則對筆者說,自己很想到田間地頭去看看苗子,但就是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去。
“苗圃不僅需要和設計師溝通,還需要和工程商溝通。去年春末,天都比較熱了,一個工程商來采購胸徑15厘米的大欒樹,明確要全冠樹。我告訴他,天這么熱了,樹又這么粗,適當打打冠是必要的,既好運輸又好成活,但人家就是不聽。”定州苗木種植大戶、資深苗木經紀人楊彥清建議,業界應多組織有苗圃、工程商和設計公司代表共同參加的會議。
“過去我們參加的會議,主要是苗木從業者參加,參會的園林公司比較少,設計公司來的就更少了。”定州市苗木種植大戶和高祥說,他已與幾家設計公司建立聯系,邀請他們到自己的苗圃參觀,效果非常好。設計公司的人充分了解了苗圃的生產現狀和苗木存圃情況,所做的設計更接地氣。
今年4月,在山東臨清舉辦的中華海棠園觀摩交流會就是一場非常成功的交流會議,參會者包括北京、天津的設計師、園林工程商以及河北、山東等地的苗木生產企業。會上,大家暢所欲言,設計師以現代海棠為例提出了一些值得苗圃從業者思考的問題,園林工程商就苗木品質等問題提出了建議,苗木企業也介紹了自己的優勢品種。
參會者普遍對參會效果表示滿意,感覺能和上下游從業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很有必要,對今后的工作也有裨益。
中國花協綠化觀賞苗木分會副秘書長閆大成是業內較早關注設計、施工和苗圃對接的專家,2016年他曾邀請北京、天津等一些知名設計公司的設計師到山東苗圃進行考察。在他看來,邀請設計師參觀了解苗圃意義重大,不僅對苗木行業有序發展有好處,而且對整個園林綠化行業穩健發展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他建議,設計、施工和苗圃應盡快形成長效交流溝通機制,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