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花盆種植的多肉裝點家居生活
多肉植物種植人群不斷擴大,已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很多人甚至上癮,但肥嘟嘟、萌萌噠的多肉如果沒有精致的花盆做“衣裝”也同樣黯然失色,而很多人并不知曉,全國市場一半以上的多肉植物“嫁衣”制造者就在泉州。
多肉植物熱銷 帶火陶瓷花盆市場
2010年前后,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刮起的多肉植物種植風,不到兩年的工夫便吹向了泉州,多肉植物迅速成為市場的新寵。多肉植物有上萬個品種,價格從十元到上萬元不等。經歷了前幾年的價格炒作,如今的多肉已開始走“平民路線”。
記者走訪中心市區泉秀街一家花店,店主聊起多肉的降價也顯得很平靜,以前一盆賣20元、30元的,現在就10元、5元一盆,有的甚至三四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多肉購買大軍,后續消費動力感覺還可以。”相對于多肉植物本身,店主表示花盆價格相對平穩,從幾元錢的迷你花盆到100多元的創意花盆都有市場。
多肉植物店店主告訴記者,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自己提前買好了花盆帶過來買多肉。“花盆比多肉更有觀感,不僅可以放在家里欣賞,也可送朋友。一些顧客是先買到自己非常喜歡的花盆,才來店里拼種多肉的。”店主陳女士告訴記者,一些創意獨特的花盆價格遠高于多肉本身。
花店經營人士透露,像君子蘭、蝴蝶蘭等比較高檔的花卉品種,使用的高檔盆一年也沒有幾個,而多肉就不同了,個頭小、品種多,顧客一次一口氣購買五個十個很普遍,考慮到透氣性,以陶瓷盆居多,而且多肉植物很多都是放在室內,因此對盆的外觀要求更高,如果搭配的陶盆過于簡陋,整體造型就大為遜色。因此,一年下來,顧客花在花盆上的錢就多了。
花盆電商熱銷榜 泉企占據半壁江山
市民王女士也是個多肉迷,最近又看上幾款新品種,于是開始在網上找搭配的花盆。一直癡迷于多肉的她最近有了新發現,在幾家不同網店下單的花盆,發貨地址卻都是泉州。
事實上,這并非偶然。記者嘗試在淘寶輸入“多肉花盆”關鍵字,銷量排名前20的賣家中,有13個發貨地為泉州。如果是“陶瓷花盆”,泉州賣家擁有的份額則更大,銷量前20賣家中有16個發貨地為泉州。不僅是淘寶,在阿里巴巴的批發平臺1688輸入“多肉花盆”關鍵詞,綜合排名前20家中有9家發貨地為泉州,且前3家均為德化企業。
泉州一位電商界人士提醒記者,提到數據很多人只會想到淘寶、天貓這種零售平臺,容易忽略1688等批發平臺,兩個平臺的數據結合起來看才權威。“根據淘寶、1688的綜合數據,基本可以推測,泉州制造的多肉花盆占據全國一半或以上的電商市場。”該人士表示。
價格低得像“賣土” 廠商利潤普遍吃緊
泉州市現有工藝制品企業3000多家,從業人員30多萬人,規模以上企業產值超過550億元,產業規模與產值均居全省前列。無論是德化的陶瓷工藝品、豐澤的樹脂工藝品,還是安溪的藤鐵、惠安的石雕,都在多肉種植上占據市場份額。尤其是德化陶瓷,由于制作原料天然,更被視為多肉種植者的“心頭好”。
然而,占據了多肉花盆半壁江山的德化陶瓷,卻并未像外界猜想的一樣賺得盆滿缽滿。記者搜索時發現,在1688“多肉花盆”綜合排名第一的正是德化縣某現代家用公司,所售花盆批發價2元一個,60個起批,月成交超過1.1萬單。而同樣的產品在1688平臺還能找到1.6元的價格,6個即可起批。淘寶平臺更為夸張,一家店名為某茶具批發的泉州賣家,所售的類似陶瓷花盆掛出“12個14.2元”的超低價,零售價不到1.2元。
一位在豐澤區從事樹脂工藝品生產經營的人士告訴記者,批發價2元一個的小型陶瓷花盆在德化其實十分普遍,而同樣造價的樹脂花盆批發價大概可以賣到10元錢。僅批發價差就達到5倍左右。盡管零售市場也有價格相當誘人的德化花盆售出,但在批發環節,廠商卻普遍反映利潤吃緊。
“這個價格相當于在‘賣土’!”該人士直言。一個有設計、有造型、有品牌的陶瓷花盆售價,利潤僅0.2元左右,甚至不如一塊普通紅磚。據了解,目前紅磚的批發價為0.25元,零售價近0.6元。
市場或已飽和 恐將迎來一輪洗牌
是因為德化陶瓷缺乏創意和設計嗎?在業內人士看來,事實并非如此。興于唐宋的德化陶瓷技藝獨特,有數千年的傳承歷史,除了為數眾多的成長于本地的能工巧匠,近年,德化更是不斷從外界引入新的設計力量。
不過,德化陶瓷卻漸漸走入一個“怪圈”。德化現有陶瓷企業1400多家,外貿市場逐漸走弱后,工廠紛紛將目光投向國內。“很多外貿轉內銷的工廠還沒摸透內銷的門道,只能以‘工廠為上’先保證廠子的正常運轉。尤其對于大廠來說,可能每天生產10萬個的邊際成本比生產1萬個邊際成本要低,所以只能拼命走量才能保住利潤。”業內人士分析。
一位花盆淘寶賣家告訴記者,他的貨源不少就來自德化。他告訴記者,價格戰在陶瓷花盆市場還遠未結束,“你看看網上一些多肉花盆,其實很多就是茶杯的造型。日用陶瓷的市場飽和了,都轉而做花盆。一些還沒有進入花盆市場的廠家,還打算繼續投入花盆市場。他們給出的理由是,我的設計是現成的,原料是自己的,機器是閑置的,價格可以比同行更低。繞了一圈還是價格競爭,而且花盆市場其實也已經飽和了。”
甚至有業內人士推斷,陶瓷花盆市場將在今年迎來一輪洗牌。
傳統企業轉型 需要培育和成長期
“大工廠病”固然是傳統企業轉型期的通病,不過在電商觀察人士看來,最根本的問題還是企業將大部分焦點放在賣貨,而缺乏真正的電商思維,也缺少對轉型成長期的包容。
作為電商資深人士同時也是福建省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會員的黃德宏告訴記者,省輕工商會會員80%來自泉州,但成功轉內銷的企業卻不多,“用傳統外貿訂單式的思維肯定做不好內銷,本質上,企業的思維還沒轉過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電商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初,公司多名運營人才被傳統外貿企業以高出原來薪酬好幾倍的價格挖走,“傳統企業以為挖一個電商人才就能做電商了,但事實并非如此?,F在的電商運營是一個成套的體系,包括自媒體、直播、線上線下結合的各種渠道都要慢慢去鋪開。要培養一個成體系的團隊起碼要兩年時間,而傳統企業希望一個運營人才來了以后,最多半年就要賺錢,沒時間養團隊。”
傳統企業尤其是傳統外貿企業轉型之路并不順暢,部分企業人為縮短電商的培育期和成長期,往往高薪聘請的人才留不住或留不久。上述電商人士透露,年前被挖走的幾個運營人才今年底有可能還會返回原公司。(記者 劉倩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