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植物營造大綠量
沿著環形綠道一路向上,但見園內樹木郁郁蔥蔥,各種花草爭妍斗奇,林中小道曲徑通幽,公園內空氣格外清新,難怪會有那么多的市民來此鍛煉,有如此美景相伴,相信鍛煉的動力也會倍增。
細數路旁的行道樹,有高大的華山松、雪松,氣勢磅礴,也有精心修剪的龍爪槐,整齊劃一,還有色葉植物金枝國槐和紫葉李,林下搭配的花灌木有萱草、鳶尾、麥冬、玉簪、月季等,不斷變換的風景展示的是公園內豐富多樣的植物。林蔭道上陽光透過密密匝匝樹葉縫隙悄然灑落,斑斑駁駁,如水晃動,別有一番景致。與記者隨行的陽城松杉苗木基地負責人白晉峰是土生土長的陽城人,他對園內的華山松大加贊賞:“高大挺拔,青蔥翠綠,列植在路旁,那叫一個帶勁兒!多幾條路種華山松效果會更好!”
公園內有一牡丹專類園,園子不大,但因建在免費開放的公園內而熱鬧非凡。每年4月,園中牡丹競相開放,白的似雪,紅的如火,粉的比霞,鮮艷奪目,與周圍的白玉蘭、連翹、迎春等植物,組成了層次分明而又互相映襯的景觀。記者去時,牡丹花期已過,但芍藥正開,以路為界一半蔥綠,一半姹紫嫣紅,別有一番情趣。
特色景觀凸現人文情
在駿馬嶺森林公園內,有很多特色景觀,如鋪裝座椅、景觀燈等,但最著名的還是新建寺廟光明寺,紅墻碧瓦,鐘聲悠揚,梵音裊裊,恬靜安逸。據當地民間傳說,駿馬嶺形似一只頭東尾西的烏龜,故名“龜山”。當初建廟之時,有高僧自西域來,攜帶一枚佛祖真身舍利在此棲身。每至夜晚,寺廟光明燦爛,故名“光明”。相傳三國時,關羽曾打馬走過龜山,于是人們把叫了千年的龜山呼之為“走馬嶺”。前些年,當地政府投巨資把走馬嶺建成了陽城第一大森林公園,并改名為“駿馬嶺”,千古名剎光明寺重建并成為駿馬嶺森林公園里一處著名景觀。
另外在公園深處,有一小村莊———白莊。這里原是清順治時官至刑部尚書、赫赫有名的清官白胤謙的后代所建的山莊別墅,現開發成為居民住宅,掩映于密林之中,若隱若現,已變成公園再自然不過的人文景觀。
由于駿馬嶺所在地緊鄰縣城,晚上來公園鍛煉的市民很多,為方便市民,公園沿路安裝了很多太陽能景觀燈。這些景觀密布公園,星光璀璨,伴隨著游客遛彎。而公園入口處的宇佳廣場,也已成為市民的教育基地,周圍環廊懸掛著陽城歷代先賢名人畫像、簡介及有關詩文,彰顯著陽城“鳳高五屬、名列三城”的人文歷史,這些已融化到公園血脈,成為美麗駿馬嶺的重要組成部分。



藝術座椅

大綠量的健康步道

牡丹園內芍藥開得正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