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團有不少團場人多、地少、水資源匱乏,集約高效可持續地利用水土資源,為職工群眾增收探索新路,是兵團發展現代農業研究的重大課題。
設施農業之所以發展迅速,是因為設施農業能綜合利用現代生物工程和信息技術改善局部環境,為生產提供相對可控的溫度、濕度、光照、水肥和空氣等環境條件,具有速生、高產、優質、高效、可持續特征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
從近年各師(市)、團場的實踐情況看,設施農業在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保障全年鮮活農產品的均衡供給、提升勞動生產率、促進團場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職工群眾就業增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有的團場設施農業已成為特色品牌,一批經營戶走上了致富之路。
但應當承認,與設施農業比較發達的省市相比,目前兵團設施農業仍有不小差距,亟待多策并舉推動其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發展設施農業有利于資源的集約化利用。雖說兵團現代農業整體處于全國領先水平,但總體來講,兵團農業有一個突出特征:新技術應用與化肥、農膜等投入品的密集使用,資源的大量消耗驅動“量”的增長,資源依賴性較為顯著,資源利用效率總體較低。而發展設施農業,一方面可以通過單產增加和立體化栽培等方式提高耕地的產出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精量施肥、精準灌溉等技術,降低栽培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化肥、農膜使用量,以提高農業投入品的使用效率,促進農產品“質”的提升和效益提高。
設施農業之所以發展迅速,是因為設施農業能綜合利用現代生物工程和信息技術改善局部環境,為生產提供相對可控的溫度、濕度、光照、水肥和空氣等環境條件,具有速生、高產、優質、高效、可持續特征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
從近年各師(市)、團場的實踐情況看,設施農業在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保障全年鮮活農產品的均衡供給、提升勞動生產率、促進團場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職工群眾就業增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有的團場設施農業已成為特色品牌,一批經營戶走上了致富之路。
但應當承認,與設施農業比較發達的省市相比,目前兵團設施農業仍有不小差距,亟待多策并舉推動其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發展設施農業有利于資源的集約化利用。雖說兵團現代農業整體處于全國領先水平,但總體來講,兵團農業有一個突出特征:新技術應用與化肥、農膜等投入品的密集使用,資源的大量消耗驅動“量”的增長,資源依賴性較為顯著,資源利用效率總體較低。而發展設施農業,一方面可以通過單產增加和立體化栽培等方式提高耕地的產出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精量施肥、精準灌溉等技術,降低栽培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化肥、農膜使用量,以提高農業投入品的使用效率,促進農產品“質”的提升和效益提高。

職工群眾增收渠道狹窄,持續增收難度大是兵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道難題。各師(市)、團場當結合“雙創”活動,把推動設施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作為拓寬增收渠道的重要抓手
首先,當把促進設施農業提質增效與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推動兵團設施農業從數量規模增長向提質增效轉變,應力求抓好三個結合:一是與提高農產品質量相結合。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設施農業上加速實施標準化生產,率先推進農藥和化肥減量,率先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二是與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相結合。鼓勵有條件的城郊團場逐步發展大型智能化溫室,在提高農產品品質的同時,拓展休閑、觀光、體驗、展示等功能。三是與完善農業經營體系相結合。設施農業集約化、商品化程度較高,應當率先完善經營體系,盡快形成有別于棉花等大宗農產品的適度規模經營模式和服務體系。在“雙創”活動的引領帶動下,將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作為設施農業的新引擎。
其次,當為設施農業提質增效提供支持。應學習借鑒35個全國“一團一品”示范團場建設經驗,支持有條件的團場、連隊發展設施農業,在城市周邊打造特色、優質安全的設施農業集中連片區。應適應市場優質化、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大力發展特色果蔬、花卉、苗木等優勢特色農產品。
第三,發揮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引領作用。設施農業大多以鮮活農產品為主,且生產規模小,市場半徑小,分散經營。兵團有4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和20個兵團級示范團場,兵團提出力爭2018年率先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的組成部分,我們應以城鎮為依托,以現代農業示范區為基礎,切實增強設施農業的技術集成、產業集聚、產城融合、創業平臺、核心輻射等功能。
首先,當把促進設施農業提質增效與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推動兵團設施農業從數量規模增長向提質增效轉變,應力求抓好三個結合:一是與提高農產品質量相結合。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設施農業上加速實施標準化生產,率先推進農藥和化肥減量,率先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二是與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相結合。鼓勵有條件的城郊團場逐步發展大型智能化溫室,在提高農產品品質的同時,拓展休閑、觀光、體驗、展示等功能。三是與完善農業經營體系相結合。設施農業集約化、商品化程度較高,應當率先完善經營體系,盡快形成有別于棉花等大宗農產品的適度規模經營模式和服務體系。在“雙創”活動的引領帶動下,將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作為設施農業的新引擎。
其次,當為設施農業提質增效提供支持。應學習借鑒35個全國“一團一品”示范團場建設經驗,支持有條件的團場、連隊發展設施農業,在城市周邊打造特色、優質安全的設施農業集中連片區。應適應市場優質化、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大力發展特色果蔬、花卉、苗木等優勢特色農產品。
第三,發揮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引領作用。設施農業大多以鮮活農產品為主,且生產規模小,市場半徑小,分散經營。兵團有4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和20個兵團級示范團場,兵團提出力爭2018年率先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的組成部分,我們應以城鎮為依托,以現代農業示范區為基礎,切實增強設施農業的技術集成、產業集聚、產城融合、創業平臺、核心輻射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