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培育大規格苗木的過程中,往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且需經過長期的培育才能出圃入市,其成本相對來說比普通規格的苗木價格要高出很多。前幾年,大規格苗木整體存圃量不足,供貨緊缺使得大規格苗木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供不應求導致價格一路高漲、居高不下。
近日,記者在走訪市場時,發現有大規格苗木無人問津的現象。商戶李先生告訴記者,他的苗圃里大規格的香樟、桂花很多,基本直徑在25~50公分左右,價格已經放了最低還是無人問津。這就讓人納悶了,雖然目前苗市不景氣,大規格苗木也確實回歸了理性價格,但是不至于到無人問津的地步。記者就此話題和李先生聊了一會,原來問題出現在樹形上,這些苗木偏冠問題嚴重。由于種植和管理都不夠規范,樹冠不能自然成形而出現的畸形,難怪會一直賣不出去。
其實,在目前的苗市低谷情況下,規模優勢和產品優勢是苗圃獨特的競爭力。大規模苗木不是沒有市場,但是有很多產品達不到采購商的要求,再一個就是苗木品種存在同質化現象嚴重,作為工程采購企業,在采購苗木的時候也會貨比三家,不但在價格上要有優勢,其苗木品質更要過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