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明確,到2020年,成都全市將新增林業專業合作社200家以上、家庭林場200家以上、林業職業經理人1000人以上、持證林業職業經理人400人以上、森林人家200家以上、市級以上林業產業龍頭企業50家以上,市級以上示范社、示范家庭農場、森林人家分別新增100家以上,實現現代林業產值“破千億”。
林地效益低下、開發利用方式單一、缺乏融資手段等,一直制約著傳統林業的提升發展。來自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成都全市林地經營面積43.2萬公頃、林業總產值500億元,全市集體林地適度規模經營率僅為15%,林業開發尚有廣闊空間。
2013年,我省首個家庭林場在眉山市洪雅縣東岳鎮八面村成立。林場面積160公頃,采用租用村社集體荒山方式經營,同時為無意經營林業的村民提供了租金收益。當年,該縣八面村就有52公頃土地流轉給家庭林場,共獲得20年租金近70萬元。從2014年起,成都崇州、大邑等地也相繼成立了家庭林場,但無論發展規模還是速度都略顯緩慢。為全面推動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型發展,此次成都出臺的《實施意見》力求通過大力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進一步加快引領帶動產業轉型。
根據《實施意見》,成都將著力培育的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包括五類:林業龍頭企業、林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林業職業經理人和森林人家。其中,森林人家作為一種全新的經營主體,其定位為依托自然保護區、林區、林盤、園林等景觀景點等,打造有森林特色集吃住于一體的場所。據悉,目前成都正加快制定認證標準,下一步將按照市縣兩級標準打造和推廣森林人家建設。
為支持各類經營主體發展,成都一方面將通過完善林權流轉基準價指導目錄等,引導林地適度規模經營,力爭到2020年全市集體林地適度規模經營率達50%;另一方面,將通過發展林產品電子商務和物聯網平臺等,加快完善新型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同時,林業職業經理人將被納入成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重點對象,中級以上林業職業經理人領辦、新辦的農民合作社、家庭林場和林業產業企業等,符合現代林業產業基地建設標準和有關條件的,按當年林業產業補貼政策,享受提高10%的補貼政策。另外,針對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新建規?;瘶藴驶N養業基地,通過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等將分別給予最高10萬元一次性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