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是國家層面跨省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流域。地處上游的黃山市抓住試點契機,同步啟動實施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采取“治”“擋”“控”“保”等措施,狠抓項目治理,嚴格環保準入,加強規劃控制和聯防聯控,強化立體保護和全民保護。幾年來,該市重點推進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城鎮垃圾和污水處理、工業點源污染防治和重點河道綜合治理及生態修復,實現了村級垃圾保潔、重點河面打撈、干流網箱退養、主要干支流綜合治理、河道采砂整治、水草治理等全覆蓋,累計實施生態補償試點項目192個,完成投資90.4億元,推動了新安江水質持續保持優良并逐步改善。此后,國家批準該試點延續3年。
在第二輪試點中,黃山市鞏固提升首輪試點成果,新增了農藥集中配送、月潭水庫水源地建設、舉辦國際性水生態論壇、設立綠色基金、生態保護脫貧工程等內容,其中設立的新安江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基金,總規模為50億元,通過市場化手段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該基金主要用于生態產業、環境服務、流域治理及其他股權類投資等方面,包括建設環保循環產業園、新型工業、生態農業及漁業開發、生態旅游發展、水生態和監測平臺建設、碳減排交易試點、排污權交易體系構建等項目。目前,該市已篩選建立了投資規模達289億元的基金項目庫,推動末梢污染治理向源頭控制轉變,促進產業轉型和綠色發展,從根本上減少對新安江生態保護的壓力。
該市結合第二輪試點,加快推進生態保護脫貧工程,加大對流域貧困地區生態保護支持力度,農村保潔新增資金向貧困村傾斜,村級保潔員、打撈員、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優先聘用當地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特色小鎮建設,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實施全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支持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善貧困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探索建立公益林補償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為推進“生態保護+扶貧開發”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