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扶貧曲。淅川縣充分利用林地面積大,區位優勢明顯,加大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等項目的上跑力度,有7.4萬畝退耕還林和171.2萬畝國家公益林納入國家補助范圍,對公益林全面禁止采伐。每年爭取中央財政補償林農退耕還林及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超過3200萬元。利用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森林旅游,成功開發丹江大觀苑、香嚴寺、龍山、渠首等景區12個。在丹江沿線培育集生態觀光、濱水休閑、鄉村度假等于一體的泓森植物園、藥圣苑、雄升生態園等精品示范園22個,在景區景點周圍新建農家樂餐館200多家,解決8000多人就業。鼓勵林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合作林場通過租賃等方式依法進行林權流轉,每年林農獲得500多萬元。
勞務扶貧曲。淅川縣圍繞山綠、水清、民富總目標,堅持不懈推進生態林業建設,打造環庫生態圈、環城生態圈,建設沿河綠化帶、公路沿線綠化帶,加快荒山綠化步伐,先后組織實施生態河南提升、長江防護林、天然林保護等工程,每年完成營造林30萬畝以上,帶動林農銷售苗木1000萬株,提供超過60萬工日的就業機會,林農獲得勞務補助9000萬元。
產業扶貧曲。淅川縣按照“一縣一業”、“一鄉一品”的發展思路,探索“林果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公司 基地 農戶”等模式,先后出臺了扶持軟籽石榴、核桃等林業生態產業發展的意見,引進仁和康源、豫淅紅等公司發展軟籽石榴、金銀花、黃金梨等生態產業12.4萬畝。發展林下經濟15.01萬畝,產值達4.511億元。初步形成了盛灣、九重鎮的軟籽石榴產業;滔河、西簧鄉的核桃產業;毛堂鄉茶葉和黃金梨產業;香花鎮鮮桃產業和倉房鎮柑橘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