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級聯動”“四級聯創”,造林綠化空間深度拓展
“采煤沉陷區的地理條件特殊,土壤貧瘠,濕度大,地下水位高,常規苗木不合適,我們通過篩選成功種植了既耐水又耐旱的樹種。 ”說起“栽樹經”,淮南市綠馨園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鵬充滿自信。2010年陳鵬約了幾位志趣相投的老板,懷揣傾力打造永不沉陷的綠色家園的夢想回到家鄉,修復采煤沉陷區生態,恢復植被,改造水體,發展苗木種植,林下養殖,以短養長,滾動發展。目前,公司由過去的3個合伙人發展到現在的30多名股東,投資近億元,高地種樹、洼地養魚、林下種植等多種手段已治理修復塌陷區土地5700畝,水面1100畝,幫助塌陷區500名失地農民重新就業。
各級政府大力支持植樹造林的政策點燃了廣大投資者的激情。各地把加快林業建設作為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形成了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工作格局,構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省級森林城市、森林城鎮、森林村莊“四級聯創”的工作機制,引導全民參與綠化的社會氛圍進一步濃厚。 “環境美了,增收希望大了,仿佛綠色春潮喚醒皖山皖水。”淮南市林業局局長徐進介紹,植樹造林還有助于降低PM2.5濃度,提高空氣質量,對于改善生態環境、優化居住環境、提升投資環境,實現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記者從省林業廳了解到,目前全省農田林網庇護面積已達2219萬畝,其中,“十二五”以來,全省新建農田林網庇護面積235萬畝,新建林帶4.9萬公里,改造、完善林帶2.2萬公里。采訪中,記者真切地感受到各地各行各業迸發的造林綠化熱情。宿州、亳州、阜陽、安慶等地結合“三線三邊”環境治理,圍繞鐵路沿線、公路沿線、江河沿線,大力建設防護林帶、景觀林帶。合肥、淮北、淮南、蕪湖等地圍繞城市周邊,大力建設城市片林、城市森林公園和圍城林。滁州、六安、宣城、黃山等地圍繞省際周邊,大力建設速生豐產林、高效經濟林基地,圍繞景區周邊,大力建設風景林。各地森林進城入村上路步伐加快,綠化向生態脆弱區和人口集中區延伸,造林綠化空間不斷拓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
統籌生態與民生,平原綠化唱起重頭戲
“開展植樹造林,提升生態質量,打造宜居環境,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得好處,如今成為干部群眾熱心的事情。 ”走進全國生態文化村天長市汊澗鎮長山村,眼前春花含苞待放,彩葉林層層盡染,蜿蜒的河流,相互映襯的藍天白云,讓人心曠神怡。鎮長宰正平告訴記者,他直接的感受是:“美好環境讓村民自覺樹立起了文明生活習慣。 ”天長市銅城鎮2014年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鎮,如今已是樹木掩映,處處皆景,鎮長房曰林如數家珍:“近年來,全鎮累計投入綠化建設資金6000多萬元,新增森林面積28000畝,全鎮19個村和社區建了近百處森林景觀塘,3個休閑公園,創建2個省級森林村莊、4個市級森林村莊、8個綠化示范村。 ”像長山村、銅城鎮這樣加快生態發展造福百姓的事例,在我省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實施過程中不勝枚舉。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省平原地區國土面積、耕地、人口分別占全省的65.6%、62.6%、88%,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快平原地區森林增長,是筑牢生態強省綠色根基的重要一環。”省林業廳廳長程中才介紹,全省各地在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總體規劃指導下,按照“主攻丘陵、鞏固山區、提升平原”的總體思路,重點實施丘陵增綠突破、山地造林攻堅、平原農田防護林提升等三大造林工程,同步開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鎮、森林村莊、森林長廊創建活動。從區域地情、林情、社情出發,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山水田路、溝渠堤壩、集鎮村莊同步推進,深入拓展造林綠化空間,全省綠量大幅提升,生態狀況明顯改善。
植樹造林在創造生態價值的同時,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為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拓寬了渠道,為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安徽合一生態農業有限公司2012年引進蘇州胡氏水蜜桃,在定遠縣吳圩鎮大規模種植獲得成功。 3月1日,記者來到高梗村,看到一群大爺大媽們正在桃園里熟練地修枝撫育??偨浝泶饔袊牢康馗嬖V記者:“生態種植成本高,平均一棵桃樹每年的管護成本就要150元,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撫育管理都是技術活,我們硬是培養出了一批當地農民技術能手,桃園的生產管理就不同一般了。 ”
“自從建了農田林網,風災幾乎沒有了,糧食產量明顯提高。 ”在淮南毛集試驗區梁庵村等地采訪,我們看到在縱橫交錯的林網庇護下,莊稼長勢十分喜人。來到天長市永豐鎮上泊湖圩區,記者一路聽到干部群眾對這里建設農田林網自然保護區的交口稱贊。天長市林業局副局長崇鑫告訴記者,上泊湖圩區林網共有池杉、水杉3萬多株,庇護良田7000余畝,由市人大決議通過,市財政每年撥??罴訌姽芾砗捅Wo。林業專家介紹,合理的林網建設,可有效降低風速,提高土壤水分,降低蒸發量,使影響糧食產量的干熱風危害大大減少。植樹造林有效地改善了平原生態和人居環境,特別是為糧食穩產高產提供了有力保障。我省糧食連續12年增產,連續3年刷新歷史紀錄,這其中,農田防護林的貢獻功不可沒。
更新理念創新思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美好家園
“植樹造林要有超前意識和戰略思維。只有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才能持續獲得較高收益。 ”當有些企業感到日子難過時,安徽順源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沈軍城卻胸有成竹。這家2013年成立的木本油料專業種植公司,坐落于長豐縣崗集鎮青峰嶺村,瞄準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方向,立志打造真正具有競爭力的現代化農業企業。
在初具規模的種植基地,記者看到連片的美國薄殼山核桃茁壯挺拔,油用牡丹、雪菊花等層層套種,一片生機。沈軍城計劃在未來三年帶動1000個農戶種植5萬畝美國薄殼山核桃和油用牡丹,依托科研院所向高品質食用油縱深方向發展。
定遠縣林業局局長杜葆瑩深有感觸地表示:“不栽無主樹、不造無主林”“誰投資誰所有,誰經營誰受益”,以明晰林業產權為核心,創新綠化機制,培育和壯大新型林業經營主體,使造林綠化越來越成為農民創業就業、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十二五”期間,安徽林業發展實現了歷史新突破。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949.2萬畝,是“十一五”時期造林面積的2.09倍,創下單個五年規劃期造林的高記錄。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建設成效顯著,丘陵、平原、山區造林綠化均取得重大進展,各地廣泛掀起了森林城市、森林城鎮、森林村莊、森林長廊創建熱潮,為江淮大地鋪上了濃濃的綠色,增添了數不盡的美景。
“我們將持續鞏固發展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建設成果,著力實施林業增綠增效行動,力爭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0%以上,森林面積增至6225萬畝。 ”程中才表示,為實現這一目標,我省林業將進一步創新發展理念,不斷活化經營體制機制,統籌城鄉綠化一體化發展,統籌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統籌興林富民和綠色共建共享,深度廣度拓展國土綠化空間,努力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實現綠色富皖、綠色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