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并不會。記者從泉州市園林局了解到,鋪設的“水泥”其實是新型透水混凝土,不會影響行道樹的生長。透水混凝土滲水良好,并且有一定的強度,還能起到保護綠化樹的作用。
現場: 樹池填“水泥” 市民擔憂樹難存活
“以前行道樹下面是泥巴,上面鋪透水磚,此番改造后,下面是碎石子,上面有的是水泥全封閉,有的是鋪水泥后圍有一個小圓形,這樣做妥當嗎?”近日,市民李先生致電本社24小時熱線96339稱,他在泉州市區刺桐路發現,工人們正在將碎石和“水泥”澆灌進樹池里。李先生看后覺得奇怪:據他了解,行道樹的根部不能封死,為的是要給樹留氣孔,另外臺風天時也能確保樹根安全。“‘水泥’澆灌進去,樹根無法吸收水分,還能存活嗎?”
近日,記者沿著刺桐路進行實地走訪。在刺桐路南段,大部分行道樹樹池已改造結束。在刺桐路八路一公司公交站附近,市園林局的施工人員正在對樹池進行改造,工人們將樹池原本的透水磚搬離后,在裸露的泥土上鋪上碎石,再將樹池鋪上一層黑色的混凝土物體。施工人員告訴記者,刺桐路的樹池改造已進行多日,原本用透水磚鋪設的樹池,經過車輛碾壓,大多出現了破損。
“混凝土是可以透水的,不用擔心。”施工人員說。為了驗證混凝土的透水性,記者將一瓶礦泉水倒入改造過的樹池內,水倒入樹池沒有積水,瞬間就滲透進樹池內。
部門: 實為“透水混凝土” 不影響行道樹生長
“這其實是一種新型的透水混凝土,并不是水泥。”泉州園林局工程科吳科長解釋,“透水混凝土”是一種新的材料,用它鋪在樹池里,就成了“會呼吸”的樹池。據介紹,市區行道樹原有的樹池,多是采用透水磚,會逐漸老化,市民行走或騎電動車經過,造成受損嚴重。
吳科長介紹,新鋪設的“透水性混凝土”,實際為透水材料,它具有較高的透水性、透氣性和承載力,不僅可防止行人踩踏行道樹樹池里的泥土,而且又能保證樹池土壤空氣流通和水分滲透。目前,全國不少大中型城市均使用“透水混凝土” 規范城市人行道樹池,效果很好。
據介紹,這種材料更耐壓、堅固,而且可以做成多彩的,其造價與塑合材料大體相當,具有很大的優勢。“改造過的樹池會更加美觀、耐用,對行道樹的生長也不會有影響,市民無需擔心。”吳科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