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登高遠眺,遠遠近近的山頭被杏花籠罩,輕疊數重,由粉及白,宛如云蒸霞蔚,美不勝收,這是會寧大力實施荒山造林的一道別樣風景。
會寧地處西北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帶,梁峁起伏、溝壑縱橫,自然植被相對脆弱,林業生態綜合治理是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間,該縣對“山、溝、坡”進行統籌規劃,將山巒密集、地形復雜的地段進行切塊、分段,實行小流域綜合治理,在林業生態重點工程建設中采取了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喬、灌、草多樹種搭配的方式及“隔坡環山水平帶子田”和“漏斗式魚鱗坑”模式,工程覆蓋了全縣28個鄉鎮的289個村(社區),林草覆蓋度達到13.94%,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使長期超載運行的生態系統初步得到休養生息,項目區林草植被快速恢復,水土流失有效遏制,自然災害明顯減少,部分重點治理區基本實現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溝”,良好的區域小氣候正在形成,“山是和尚頭,水土遍地流”的景象已漸漸成為歷史。
“十二五”期間,該縣結合三北防護林工程、退耕還林、天保工程補植補造項目及白龍江異地工程,新增荒山造林29.5萬畝,比“十一五”期間增長了近三倍,完成清涼山、鐵木山林緣區、華家嶺林緣區等10個荒山造林喬木示范點,造林面積5.5萬畝;依托國道312線實施公路面山綠化,營造以檸條為主的灌木林8萬畝;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白龍江林管局在甘溝、漢岔、頭寨、白塬實施異地造林10萬畝。
“十二五”以來,該縣積極開展“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行動,完成村莊綠化685個,農戶庭院綠化38335戶,折合綠化面積3.83萬畝;加強干線公路綠化,以國道309線、界雙公路、新硬化鄉村公路為重點,采取新栽植和補植補造相結合的辦法,完成公路綠化1000公里,折合綠化面積1萬畝;加大資源培育力度,在頭寨鎮雙坪林場建設1000畝根蘗苗繁殖基地,在郭城苗圃、韓家砭林場新育優質核桃種苗100萬株200畝,在頭寨子、郭城驛、河畔等鄉鎮培育梢白楊嫁接苗2000畝、側柏500畝、油松500畝,在黨峴鄉繁育云杉種苗500畝。同時,該縣還不斷探索封山禁牧、護林防火、林木管護的新措施,建立森林資源保護長效機制,做到了人員、責任、區域、經費“四落實”,為鞏固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成果提供有力保障;不斷完善林權制度改革政策措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按期全部完成,確權面積119.68萬畝,確權宗數11.34萬宗,占林改總任務的100%;2012年成立林業綜合服務中心,為林權流轉提供信息發布、資產評估、產權交易、市場監管、林權變動登記、爭議調處、檔案管理、抵押貸款、森林保險、林業合作組織建設、林業綜合行政、法律政策咨詢、科技培訓、林下經濟指導等一站式服務。
立足縣情搞規劃,科學探索謀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放眼“十三五”,該縣將進一步提升對林業事業重要性的認識,從人民群眾的期盼出發,從綠色發展的要求出發,以“前人栽樹”的高度使命感,打造一個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生態會寧,留與“后人乘涼”。
會員服務|
客服熱線:0527-8309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