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獲“國家森林城市”殊榮
剛剛過去的五年,我市大力推進林業生態建設,助力生態環境改善。“十二五”期間,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積78.5萬畝,森林撫育和改造33.8萬畝。“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3.36%,較“十一五”末提高7個百分點,年森林生態效益價值評估達438億元。
如今在鄭州,沿著生態廊道散步或騎行成為不少市民的習慣。按照“公交進港灣,輔道在兩邊,騎行走中間,休閑在林間”的建設理念,我市新建和提升林業生態廊道3352公里,綠化面積2.6億平方米,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市域的三級生態廊道網絡。
除了生態廊道,我市還新建、提升鄭州樹木園、黃河濕地公園等各類森林公園40個,方便市民走進森林、感受自然。我市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深入持續,年均參加義務植樹人數達350萬人次以上,年均植樹1300萬株以上。
2014年9月,我市被全國綠化委員會和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全市林業總產值160億元
除了生態功能,林業作為我市的一個產業也在逐步發展壯大,在擴大農民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苗木花卉產業蓬勃發展。全市苗木花卉種植總面積8萬畝,年產各種苗木花卉8183萬株。特色經濟林產業不斷壯大。全市經濟林種植面積達60萬畝,年產量27萬噸。森林旅游產業悄然興起,年森林旅游人數達到800萬人次以上。林產品加工產業方興未艾,全市規模以上林業企業106個,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達22家。
“十二五”期間,全市共完成林業總產值160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14%。
過去五年,我市嚴格實行森林采伐限額管理、木材憑證運輸制度,依法加強了林地、林木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管理,全市查處各類林業案件1628起。加強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和檢疫工作,沒有發生重大林業災害。全市現有的2781株和4片群全部登記在冊,得到了有效保護。我市還切實加強黃河濕地保護管理,不斷提升鄭州黃河濕地公園旅游、科普、服務功能。
“十二五”期間,我市對全市185萬畝集體林地進行了確權發證,分產到戶,使林農吃上了“定心丸”。在此基礎上,逐步開展了林權流轉、林權抵押、森林保險、林業專業合作社建設和管理,發展林下經濟等配套改革工作。全市新成立林業專業合作組織130多家,流轉林權面積2.57萬畝,流轉金額3.9億元,完成林權抵押貸款8500萬元,森林保險工作有序開展。
五年擬新增森林20余萬畝
崔正明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市林業工作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國際商都建設和“三大一中”戰略部署,以《鄭州市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為指導,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為載體,新增森林面積23.7萬畝,建設生態廊道450公里,建設森林體驗園和森林康養園50個,將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35%以上,使“綠城”鄭州地更綠、景更美,為打造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和諧的現代田園城市夯實生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