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記者來到甘肅民勤石羊河國家濕地公園,近看落葉的林木上掛滿了多年不見的霧凇,遠眺是茫茫無際的水面。在向陽處一灣未結冰的水面上,成群的水鳥,或棲息,或追逐嬉戲,或展翅飛翔,給冬日的濕地公園帶來勃勃生機。
近幾年,濕地公園吸引了成群的白天鵝、大雁、灰鶴、黃鴨、白鷺等近二十種水鳥到此越冬,多時有幾萬只,成為大漠水庫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民勤石羊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負責人說:“連續好幾年白天鵝來濕地公園過冬了,說明生態環境確實在持續好轉,像白天鵝這類比較珍貴的水鳥對棲息的環境要求很高,水域要廣、水質要好這是基本的條件”。
民勤縣把生態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突出“節水、造林、治沙、防污”重點,制定防沙治沙專項規劃,確定“外圍封育、邊緣治理、內部發展”的林業生態建設體系;強化政策保障措施,制定《壓沙工程管理辦法》《沙漠承包治理管理辦法》,探索和完善沙區及治沙生態林承包管護經營機制,建立了集壓沙修路、造林綠化、工業治沙、生態農業、扶貧開發“五位一體”的沙產業發展模式;推行項目管理、財經約束和審計監督制度,從政策、資金、科技等方面向林業建設傾斜;建立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嚴格落實“五禁”規定,全力鞏固擴大重點治理成果。2011-2015年,全縣完成人工造林78.11萬畝,發展特色林果業43.21萬畝,實施工程壓沙21.73萬畝,封沙育林60.3萬畝,管護公益林121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現在的17.7%。
在生態建設中,該縣全面啟動甘肅民勤石羊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項目,爭取到位資金700萬元,以紅崖山水庫區域濕地為重點,采取人工注水、關井壓田、封沙育林(草)等措施,基本建立了以濕地公園為中心的濕地管護和監測體系,紅崖山水庫周邊區域濕地面積明顯增加,縣域濕地保護能力顯著提升。2015年12月,作為亞洲大的沙漠水庫,紅崖山水庫迎來建庫以來大規模的擴容,使水庫總庫容從0.99億立方米增加到1.48億立方米,其中調節庫容由5966萬立方米增加到9030萬立方米,總投資約4.57億元,通過加高擴建工程為民勤生態治理提供水資源保障。
同時,民勤縣開展了以水權管理為核心的節水型社會建設,在全縣249個村成立農民用水者協會的基礎上,成立了10個農民用水者專業合作社。從宏觀管理上明晰每年的水資源總量控制指標,建立完善“明晰水權、定額管理、節約有獎”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將地下水取用審批和計量控制到井口,地表水取用審批和計量控制到斗口,縣境內所有機井全部頒發取水許可證。結合荒漠化實際,確定“外圍封育、邊緣治理、內部發展”的林業生態建設體系,將防沙治沙的重點放在綠洲風沙沿線,對外圍荒漠區實行封禁保護,實施封沙育林;沿邊流沙區實施工程治沙,連片營造防風阻沙林帶;綠洲邊緣嚴重沙化區建設基干防護林帶,內部配套農田林網,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林和林下經濟,形成結構合理、生態穩定、經濟高效的綠洲生態防護屏障和林業產業體系。2015年,全縣共完成人工造林14.36萬畝,新建特色林果基地6.59萬畝,完成通道綠化336公里,封沙育林草6萬畝,義務植樹236萬株,工程壓沙5.65萬畝。
民勤縣以水價杠桿撬動各行業節約用水和產業結構調整,堅持一年核算評估、三年動態調整。實行差別水價機制,對設施農牧業和大田滴灌,地表水水價優惠30%,地下水水價優惠50%;對于傳統種植的高耗水作物,地表水水價上浮30%,地下水水價上浮50%。建立水權交易機制和政府監管、市場調節的水權交易管理體系和網上交易平臺,2010年以來,交易水權220萬立方米。與此同時,大力實施節水改造工程,改造骨干渠道436公里,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58提高到0.61。全縣用水總量由2006年的7.44億立方米,減少至2014年的3.59億立方米,削減地下水開采量4.3億立方米。
為鞏固和擴大治理成果,民勤縣出臺了禁止開荒、打井、放牧、亂采濫伐、野外放火的“五禁”規定,用行政和法律手段,為環境保護提供有力支持。2011年民勤盆地地下水開采量在0.89億立方米內,2012至2014年連續三年控制在0.86億立方米內,提前8年實現兩大約束性目標;2014年青土湖地下水位埋深小于3米區域呈南東向北西方向范圍分布,局部地方地下水埋深小于1米,北部湖區形成約106平方公里的旱區濕地,提前6年實現旱區濕地目標;2015年青土湖水面達到22.36平方公里,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連續6年形成水面,地下水位埋深由2007年的4.02米上升為目前的3.14米,蘆葦等旱濕生植物逐年增加,連片封育面積達到20多萬畝。
會員服務|
客服熱線:0527-8309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