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于信息大爆炸時代下的我們,想要做到“兩眼不聞窗外事”似乎不太可能,鋪天蓋地的互聯網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但即便是這樣的時代下,苗木行業仍然存在很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情況,也正因為信息不對稱,使得很多苗農成為了信息時代的“犧牲品”。
苗木行業的信息不對稱的現象:
1、由于苗木產業存在培育周期長,受地域性和氣候性影響,以及苗農跟風種植等問題,因此,苗木行業較難把握信息的時效性。
2、供求信息的不對稱。我國一些地區苗木流通方式還相對落后,苗農和采購商之間缺乏有效溝通的平臺,他們相互依賴第三方——苗木經紀人。由于一些苗木經紀人缺乏準確的市場信息,再者,苗農又缺乏獲得市場需求的途徑,因此,這種落后的流通方式加劇了苗農的跟風種植,從而影響苗木市場供求信息的不對稱。
3、行業信息傳遞的不對稱。隨著苗木產業的快速發展,苗木信息化平臺和專業化媒體的不斷涌現,這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行業解決了部分信息閉塞的問題。但由于互聯網信息的真實性無法控制,后續交易缺少跟蹤統計,信譽難以評測,因此,這導致苗木行業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產生不對稱現象。
4、供給和需求失衡勢必造成苗木資源的極大浪費。在信息不對稱的苗木市場中,我國各地區苗木行業逐漸形成結構性過剩和結構性緊缺并存的現象:一方面苗農盲目擴建種植,導致苗木供給過剩;另一方面,由于受信息不對稱的影響,苗農生產的苗木難以滿足當前市場的需求,從而形成苗木行業“賣難買難”的尷尬局面。
如何看待當今苗木信息不對稱現象?
首先,搭建專業信息交流平臺。在苗木行業中,逐步建立苗木生產者、采購者和園林景觀設計師等多方的交流平臺,幫助苗木從業者獲取準確的市場需求信息,從而改善當前苗木市場供需失衡的現狀,減少行業資源的浪費。
其次,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行業信息傳遞。在苗木行業信息化平臺和專業化媒體中,逐步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社會公用信息網絡,及時更新披露信息,方便交易者及時獲取有效的信用信息,增加市場透明度,發展信用經濟,完善行業信息傳遞的方式,從而減少苗木從業者交易的風險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