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發病特征:
荔枝酸腐病是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成熟果實,多從果蒂處開始發病。
發病初期病部呈現淡褐色,其后逐漸變為暗褐色,并迅速擴大,使整個果實變黑褐色而腐爛。腐爛果實表面布滿白色霉層,果肉爛臭,并散發出酸臭氣味和流出酸臭水。
荔枝酸腐病的病菌從傷口處侵入,成熟的果實受蝽蟓、蒂蛀蟲為害,或受創傷而感染炭疽病、霜疫霉病后,容易感染酸腐病。
2.治療措施:
在荔枝果實開始轉色后,就要每7~10天向葉面噴灑一次800倍90%敵百蟲、
1500倍4.5%氯氰菊酯、
700倍克露(72%霜脲·錳鋅)混合液,
1000倍80%敵敵畏、
1500倍2.5%溴氰菊酯、
1000倍80%代森錳鋅混合液,
1000倍48%毒死蜱、
1500倍2.5%氯氟氰菊酯、
1000倍80%甲基硫菌靈混合液,
連續噴灑2~3次,均勻噴濕樹冠內外所有的枝葉和果實,以開始有水珠往下滴為宜,以防治蝽蟓、蒂蛀蟲、炭疽病、霜疫霉病,防止出現傷口,并殺死荔枝酸腐病的病菌,荔枝果實就不會感染酸腐病。
另外,作為貯藏保鮮的果實,在采收前7~10天,應噴灑一次800倍75%抑霉唑水溶液,以防止在貯藏保鮮過程中果實感染酸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