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苗木行業摸爬滾打8年,終于把苗木生產打造成了南營村的一大特色產業,成了名副其實的“苗木大王”。
沒有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是一帆風順的,王長也不例外,他走上苗木這條路也純屬偶然,2007年,他與兩位村民一起種植苗木,當時連自家十幾畝承包地再加上流轉的土地共26畝,全部種植上了速生楊,第二年就實現經濟效益12萬余元。成功收獲了第一桶金后,村里的十幾戶村民紛紛主動要求加入到種植苗木的行列,種植面積迅速發展到170多畝,品種也增加到垂柳、毛白楊、國槐、法桐、速生楊5個品種。
初嘗甜頭的王長并沒有仔細考察就花費5萬多元從南方引進42萬株紅葉小波,由于不適應北方氣候,再加上陽光暴曬、干熱風等天氣影響,僅僅十來天時間,近20畝幼樹苗全部死亡。為了減少損失,王長又以最快的速度又購買了3萬多元火炬苗種子迅速補種到地里,結果幼苗剛剛破土露頭,一場不期而遇的傾盆大雨將他的夢想徹底澆滅。半個月損失了8萬多元,差點破產,一連串的打擊是的王長這個黑壯的漢子有些茫然:是繼續種植苗木還是退出,成了最大的難題,經過深思熟慮,認真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后,他更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發展大棚育苗技術。
隨后,他馬不停蹄地考察市場、學習技術、洽談合作。2011年,正式開始發展大棚育苗技術,第一年建起5個大棚,當年就見到了回頭錢,這讓他興奮不已?,F在,王長更已建起13個育苗大棚,主要培育金葉榆、紫葉矮櫻等品種,每個大棚育苗6萬棵,按照現在市場行情,每個大棚可實現經濟效益11萬元,凈利潤近7萬元。
王長的成功,帶動了很邊的人,跟著他種植苗木的人越來越多,為了帶領大家共同致富,2011年8月,它成立了肥鄉縣昌興苗木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管理、統一購肥、統一育苗、統一銷售,入社社員由最初的60戶發展到現在的145戶,影響帶動北營、溫莊、東張寨、崔莊等周邊7個村50多戶農民種植苗木,總面積達5000多畝,年產值1200多萬元。
王長談起將來的計劃,更信心滿滿。他說“下一步,我預備開展絲綿木嫁接衛矛球新種類,這是四季常青的美化樹種,商場前景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