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在我國園林造景中應用較早,據史料記載早在明清時期,南天竹就被列為古典庭園的造園植物。后來被制作成盆景也廣受盆景界的歡迎。由于南天竹春季長勢非常旺,外形很難控制,因此給盆景造型帶來很大的不便。下面為你介紹南天竹盆景的栽培管理技巧。
當冬末春初時節,將采掘來的坯樁,按設計要求,選取高度適中的潛伏芽點,進行短截。第一年任其生長,第二年同期可剪去上年生的大部分枝梢,僅留最低處的一至二個枝條,以便新芽從枝腋處萌出。以后每年照此效法,避免主干逐年增高。這種做法對南天竹結果也有益處。
春季萌芽期,待南天竹新芽長至2厘米長時,用針刺穿芽莖部,新芽每長一厘米,針刺一次。隨著芽徑的變粗,針刺次數增至二到四次。這樣,可阻止新芽生長,促使干身或頂部再次萌芽。連續循環使用此法,新芽不斷萌發,便可解決干少分枝的問題,縮短枝條長度,達到造型和控形要求。直至六月天竹開花前停止。這期間對叢生的南天竹小苗要及時去除。
為了確保整姿措施有效,天竹的養護管理必須得法。春季,天竹萌發需足夠的光照和濕潤的環境,因此不必遮蔭;至七月后,需放置在涼爽庇蔭之處,立秋后復出;入冬移入室內,盆土稍偏干,以便越冬。在施肥方面,從二月起,每月一至二次,至七月停止;餅肥和骨粉肥輪換使用,不可太多太濃。五月底可噴磷酸二氫鉀一次。上述方法的實施,需全盤考慮。此法實用于長江中下游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