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綠化是城市生態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個城市的綠化建設既能反應一個城市的綠化水平,同時也能映射出一個城市的整體素養。筆者在我國多個城市中觀察發現,不少城市的綠化存在很大的誤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誤區一:以草代樹,過分強調色彩造型。
近年來,國內城市綠化刮起了一股“西洋風”,即盲目效仿西歐一些國家,以單一的大片草坪來美化環境,把城市綠化當成簡單的栽花種草。我國早有專家指出,歐洲國家的城市綠化重視“疏林草地”,是根據其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經過幾百年形成的,非常適合當地的特點。而我國地處季風性氣候區,尤其是南方城市屬熱帶、亞熱帶氣候,陽光照射強烈,如果盲目照搬國外經驗,顯然是不適合的。在城市綠化中還容易出現對花草的造型和色彩的過度人工設計,視覺效果的確不錯,但是,在改善城市生態作用方面卻大打折扣。此外,草坪是一分種九分管,管理費用較高,而喬木的管理費用則相反,每年遞減。所以,形成適合我國地方特色的喬灌草綠化搭配比例是很重要的。
誤區二:見縫插綠,園林綠地難成系統。
一些老城市,尤其是城市中的老城區,針對歷史等因素造成的預留綠化用地嚴重不足的實際,提出了“見縫插綠”的口號,甚至作為一種經驗加以推廣。對此,有一些專家另有看法:城市的綠地系統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必須相互連接才可對城市生態環境起改善作用,一個科學的綠地系統應該是結合城市的地形地貌、氣候風向、水系分布、人口密度等設計的。由于缺乏對綠地生態系統的研究,一些城市在植物配置時沒有考慮到各種植物間及其與各種鳥類、昆蟲的相互關系,導致綠化養護費用越來越高。筆者認為,“見縫插綠”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不能成為某些城市騰出黃金地段搞房地產開發等做法的托辭,城市綠化應該被提到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地位。
誤區三:物種單一,生態效益難以發揮。
紅花羊蹄甲樹冠不整齊,洋紫荊冬天落葉等等理由,使城市綠化中應用的植物種類越來越少,從而出現一些單位和小區“進門兩排白千層,岸邊全是大王椰”的現象。比如,花城廣州的樹木從春到冬是四季有花的,但實際上城區可觀花樹種類數量正在銳減。有業內人士感嘆,廣州常見的樹種只有大葉榕、細葉榕、木棉、樟樹等9個,還有200多個優良樹種“鎖在深閨無人識”,真是嶺南一大悲哀。所以,有專家指出,任何一種植物都有優點和缺點,關鍵是園林工作者要進行科學配植,以克服品種單一的不足。
ing:??>??o??3??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周一次,連續噴藥3次,可有效地防治。若雨水多,應相應增加噴藥次數。蟲害以蛀干害蟲天牛危害最重。6月中旬至7月剪去被天牛幼蟲危害的枝梢,是防治天牛的關鍵性措施之一,如果這一環節沒抓住,幼蟲蛀入一主干,將給防治增加困難。秋分、清明前后檢查樹體,用80%敵敵畏乳劑5至10倍注人蟲孔,然后用泥封口,即可殺死天牛幼蟲。其它食葉害蟲一經發現,可噴800倍的久效磷藥劑,殺卵及幼蟲,有效防治食葉類害蟲。
三、施肥不當引起的月季老化防治方法。
葉片黃化,花少,花小且枝條細弱,是缺肥的表現。針對其所缺乏的元素補施肥料,同時配合施用其它元素肥料,以提高該元素的利用率。對于某種元素嚴重缺乏,且根系受損,或需施微量元素時宜進行葉面施肥,其濃度掌握在0.3%-0.5%為宜。施肥時間選在傍晚,從葉背面噴施。為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可加施植物活力素促使植株盡快恢復正常。駐衰弱植株宜少量多次,薄肥勤施,防止肥害。
正常情況下,月季花多,需肥量大。施基肥應在冬季修剪后到萌芽前進行。應施足有機肥,施肥范圍在冠徑外圍,深度為20至30厘米。生長季節要多次追肥,展葉期、盛花后、8月初要追肥,追肥以速效氮、磷、鉀為宜。展葉時,新根大量生長,施肥宜少量,不施濃肥,以免新根生長受影響。而8月底追肥,應氮肥少而磷、鉀肥多,防止秋梢過旺而受霜凍。追肥視植株大小、生長情況而定,一般每次每株100至150克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