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為您講述水生植物種植時間的選擇問題。水生植物多為草本植物,生長期新梢萌發速度很快,根系活動旺盛,一般水生植物根系受傷后能在2天內萌發新的根系。在生長期種植水生植物,一般經過10~30天,植株形態就可恢復。慈姑在夏季種植后5~7天可恢復株型,海壽花在7~8月份高溫季節種植一個月就能開花。蘆葦是個例外,蘆葦是多年生植物,冬季直立莖枯死,翌年從橫向根狀莖中萌發新植株。在生長季節的初期植株幼嫩,起苗時易受傷,只有莖的木質化達到一定程度后,其移植成活率才有一定保障。
低溫地區是相對植物而言的,對于熱帶植物,亞熱帶對于它們就是低溫地區。如原產中國華南西南的姜花,在中國的江、浙、滬及北部地區只能在生長期種植,否則易遭受凍害致死。
對于耐寒性差的水生植物應在生長期種植,因為這些水生植物的根系不能長期承受低溫環境,傷口難以愈合,恢復極慢或難以恢復,易導致凍害。在江、浙、滬地區,海壽花、花紙莎草、旱傘草、埃及莎草等,即便是在生長初期種植,還是容易受到凍害。因此不宜在休眠期種植。這類植物應在生長期種植,此時往往正值高溫季節,其根部土壤溫度高,根系活動旺盛,植株恢復快。
對于耐寒性較強的水生植物可在休眠期種植,這些植物原分布于高緯度地帶,屬于溫帶和寒帶分布的水生植物類型,在系統發育上進化出抗寒的形態結構,具有抗低溫的生理特征。這些植物有:水蔥、再力花、水毛花、蘆葦、睡蓮、蘆竹、黃菖蒲、千屈菜等。這些植物受傷的根系能經受住長期低溫的考驗,可在休眠期內種植。
對于一年生的水生植物一般選擇在春季種植,到一定規格后才能出圃做工程苗。這些水生植物有芡實、菱屬、葒草,王蓮等。
水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