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變遷,具有凈水和造景功能的水生植物逐漸被人遺忘,新建的水利工程不見它的宗影,以對水流控制為目標建造的封閉式毛石護岸和混凝土護岸,封閉了恢復生態河流的夢想。近年,日本、瑞士、等國,提出應用“生態工法”,對過于人工化的河道、水系進行“多自然型”改造和治理,其基本理念即是遵循自然法則,把屬于自然的地方還給自然。通過生態護岸以及水體景觀綠化技術,提高水景的綜合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并為動植物提供生存環境。我國水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地區,該地區是我國淡水湖泊的主要集中區(約占全國淡水湖泊總面積的60%),且大部分為淺水湖泊。目前這些湖泊普遍存在富營養化,加上農藥、化肥的廣泛應用,農村內河水質污染也十分嚴重,大量的水質凈化亟需解決;城市內河水質污染更加嚴重,人工化駁岸現象普遍存在。最近,北京、上海、蘇州、杭州、昆明等大城市已啟動重建和修復水體生態環境工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實驗證明,在治理湖水,凈化水質,恢復水體生態環境時,水生植物扮演著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