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蟲害防治的主要途徑有3個方面:
第一是、控制田間的生物群落,即減少害蟲的種類和數量,增加天敵的種類與數量。
第二是、控制主要害蟲的種群和數量,使其被抑制在能夠危害草坪的數量水平之下。
第三是、控制草坪易受蟲害侵襲的生育期與害蟲發生的相互關系,使草坪能避免或減輕受害。
具體的措施包括:植物檢疫、栽培管理技術、抗蟲育種、生物防治、物理和機械防治、化學防治和綜合防治。
植物檢疫:是國家以法律手段,由專門機構對應受檢疫的植物及其產品進行檢測。
控制害蟲的傳播:是防止有害生物蔓延的一項行政措施。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能使害蟲引起的損失降低到最低,主要措施包括:清理場地(去除害蟲的中間寄主,打亂其生活區)、整地、合理施肥、選擇適宜的播種期和加強草坪管理,使草坪草健壯生長,提高對害蟲的抵御能力。
抗蟲育種:是指選育在自然狀態下對蟲害有抗性的草坪草品種。根據植物抵御蟲害的不同途徑,將草坪草的抗蟲性分為三類,即不選擇性、抗蟲性和耐害性。其中,不選擇性(排趨性)是植物能夠分泌某些化學物質,影響害蟲的趨向取食、產卵定位等一系列鏈鎖式的行為反應,如拒斥素、抑制素和刺激素等;
抗蟲性:是指害蟲雖然能夠采食草坪草,但這類草坪草對害蟲的生長發育速度、存活率、壽命、繁殖率等會產生不良影響(如黑麥草的內生真菌);耐害性植物具有很強的增殖或補償能力,因此可以忍受害蟲的采食。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蟲,如:使用芽孢細菌防治日本金龜子的蠐螬(使其得病而死),或者用天敵控制害蟲,如:大眼蝽襲擊麥長蝽的卵和若蟲,并減少麥長蝽的蟲口密度。
物理防治:是利用光、熱、溫度等對害蟲的影響,并根據害蟲的反應規律進行防治。
機械防治:是指應用機械或動力機具的多種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直接捕殺、誘集或誘殺(利用害蟲的趨性等)。
化學防治就:是利用化學農藥來防治害蟲,它在害蟲防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采用化學防治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準確識別蟲害的種類;
二是、不同的害蟲需要采用不同的農藥和防治技術才會有效。例如,對于防治食莖、葉的害蟲,在施用殺蟲劑前應先澆水,草坪干后再進行,待草坪草接近萎蔫時再澆水,以使殺蟲劑保持盡可能長的時間,從而達到最佳防治效果。
綜合防治:是對害蟲進行綜合控制的體系,它從生態系統的角度出發,根據害蟲種群動態以及害蟲與環境間的相互作用,將害蟲控制在經濟損失允許的水平之下,從而獲得最佳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綜合防治的基本方法是:提高植物的抗蟲性;使環境條件不利于蟲害的發生;在蟲害大發生前預防或及時采取防治措施,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綜合防治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1、正確識別被防治的害蟲,分清哪些種類是潛在的危險害蟲,哪些有遷移習性,哪些由種子、草皮卷、枝條或土壤傳播等。
2、確定草坪防治的單位:體育場、公園、高爾夫球場等。
3、提高害蟲防治技術。
4、建立經濟限度。
5、對易發的蟲害建立預測模型。
6、建立有效的害蟲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