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果冬青,異名為野白蠟葉、紅珊瑚冬青、珊瑚冬青,冬青科冬青屬。。 為冬青科植物紅果冬青的葉。性涼,味甘, 清熱解毒。 治燙傷、火傷,小兒頭瘡。外用:研末,油調搽。樹冠卵圓形,樹皮平滑,呈灰青色。小枝淺綠色。葉互生,長橢圓形至披針形,薄草質,邊緣疏生淺鋸齒,表面深綠色而有光澤?;▎紊?,雌雄異株,排列成聚傘花序,著生枝端葉腋;花淡紫紅色,有香氣。核果橢球形,熟時呈深紅色,經冬不落?;ㄆ?月,果熟期10~11月。
紅果冬青常綠喬木或灌木,高可達7米。小枝無毛。葉互生,革質,葉片披針形。長約5~13厘米,寬約1.5~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小鋸齒,上面有光澤;葉柄短?;?數,單性,雌雄異株。漿果狀核果,呈球形,簇生,紅色。生于村莊附近。分布貴州等地。本植物的根(紅果冬青根)亦供藥用。
紅果冬青環境分布:分布于湖北和西南,生于雜木林中。紅果冬青葉(中脈)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類方形,外壁較厚,外被角質層,下表皮可見氣孔。柵欄細胞2-3列,海綿組織較疏松,均可見纖維,平直或扭曲,有的分枝狀。主脈向下凸出,其下表皮內側具3-4列厚角細胞,主脈維管束外韌型,下方有纖維群。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
紅果冬青喜光,耐蔭,不耐寒,喜肥沃的酸性土,較耐濕,但不耐積水,深根性,抗風能力強,萌芽力強,耐修剪。對有害氣體有一定的抗性。
一 繁殖方法
紅果冬青以播種繁殖為主,也可采用捍插繁殖。
(1) 播種繁殖:冬青屬植物種子發芽困難,大多數種子出苗率低。國內研究結果表明,冬青屬植物的發芽率普遍較低。如生產上小果冬青( I lex micrococca Maxim1 ) 出苗率為1210 % ,毛枝冬青( Ilex buergeri Miq1 ) 為918 % ,大果冬青、大葉冬青、狹葉冬青的出苗率分別為1711 %、3010 %和2112 %。冬青屬種子的出苗率除受種子休眠影響外,還受播種基質、遮陽措施等因素影響。筆者對狹葉冬青播種育苗研究發現,不同播種基質種子的出苗率有明顯差異,腐殖質土的出苗率要優于砂土和黃綿土在秋季果熟后采收,去果皮,漂洗干凈,將種子用濕沙低溫層積處理進行催芽,在次年春季3月前播種。幼苗期生長緩慢,需精心加以養護管理。冬青種子如不催芽處理,往往要隔年才能發芽。
(2) 扦插繁殖:宜在梅雨季節采取嫩枝扦插,插穗長6~8cm,剪去下部葉片,留上部1~2片葉并短截1/3,插條在200mg/L的NAA溶液中浸泡3小時后,插人深度為其1/2,沙土或珍珠巖和泥炭土(3:1)為基質,插后搭棚遮陽,經常噴水,保持濕潤,約1個月后即可生根。
二 整形修剪
紅果冬青樹形常采用自然式的合軸主干形、圓頭形、圓錐形或混合式的中央領導干形。每年發芽長枝多次,所以極耐修剪。夏季要整形一次,秋季根據不同的綠化需求,可進行平剪或修剪成球形,并適當疏枝,以保持一定的冠形枝態。冬青在圃地培養2~3年后,即可移栽定植,移植宜在春季進行,要求挖苗時不傷根,并帶土移栽,初栽時要注意中耕除草,干時饒水,加強管理。冬青易受蚧危害,密生枝葉間及焦皮處易發生煤煙病,似注意及時防治。冬季比較寒冷的地方,可采取堆土防寒等措施,病害以葉斑病為主,可用多菌靈、百菌清防治。
水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