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是指生長在水中、沼澤或岸邊潮濕地帶的植物,在園林水景營造和水體綠化中根據其生態習性、適生環境和生長方式,可把水生植物分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及岸邊耐濕植物叫類。它們在園林水景中是一個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沒有水生植物,園林水景就失去了它親近人的一部分,也就會使園林失色。
2 .水生植物在園林中的作用
水生植物是園林冰景的重要素材,同時也是保持景觀水體生態系統平衡的關鍵因素。
2.1 水生植物豐富園林景觀
水是園林的靈魂,是構成景觀的重要因素,創造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觀是園林追求的最高境界,而水生植物在水景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以期灑脫的姿態、優美的線條,絢麗的色彩點綴水面和岸邊,并形成水中倒影,使水體和水面變得生動活潑,加強了水體的美感。
2.2 水生植物強化園林意境
在我國,園林中不僅利用水生植物本身的形態風韻創造園林景觀,還經常把許多文化內涵賦予水生植物。如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寫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把荷花的自然習性和人的思想品格聯系起來,從而使人們對荷花的欣賞不僅賞其自然之美,還延伸到對其高貴品格的崇敬、加強了園林景觀的意境美,進一步挖掘整理水生植物豐富的文化內涵,能對創造美好的水生植物景觀提供豐富的源泉。如蘇州拙政園的“聽雨軒”創造出了“蕉葉半黃荷葉碧,兩家秋雨一家聲”的詩情畫意。
2.3 水生植物改善水景水質
水生植物除了獨特的造景功能外,還對水體中的污染物及有毒有害物質具有吸收、分解、過濾和轉化的作用,從而防止水體變臭或變質,起到凈化水體的作用。岸邊的水生植物還具有固十護岸的能力,對防止雨水沖刷,保證水體的清澈,發揮重要的作用。
3. 水生植物在園林中應用
園林中的各種水體隨著不同的自然條件和造園意圖產生多種形式,各種水體不論它在園林中是否處于主要地位,或成主景,或成配景,或成小景,無不借助植物創造豐富多彩的水體景觀。
3.1 水面的植物配置
園林中的水面包括湖面、水池的水面、河流及小溪的水面,大小不同形態各異,既有自然式的,也有規則式的。水面景觀低于人的視線,與水邊景觀呼應,最宜游人觀賞。
3.1.1 寬闊水面的水生植物配置
水面具有開暢的空間效果,特別是面積較大的水面常給人以空暢的感覺。這種水面上的植物配置模式應以營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觀為主,主要考慮遠觀,植物配置注重整體而連續的效果,水生植物應用主要以量取勝,給人以一種壯觀的視覺感受。如杭州西湖的“曲院風荷”種植人面積的荷花、睡蓮,盛夏時節就能創造出“接大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壯麗景觀。
3.1.2 小水面的水生植物配置
此類水面一股為池塘,單個池塘即能成為一個完整精致的景觀,各個單體之間彼此呼應,統一于更大一級的環境景觀。該類水域的植物配置考慮近觀,其配置手法往往細膩,更注重植物單體的效果,對植物的姿態、色彩、高度有更高的要求,適合細細品味。要注重該類水面的鏡面作川,樸物配置不能過于擁塞,一般不要超過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便人們觀賞水面和水中優美的倒影。
3.2 水體邊緣的植物配置
水體邊緣是水面利堤岸的分界線,水體邊緣的植物配置,既能對水面起到裝飾作用,又能實現從水面到堤岸的過度,尤其在自然水體景觀中應用較多。一般宜選擇在淺水生長的淺水植物,如菖蒲、水蔥、蘆葦、鳶尾等。這些植物本身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對駁岸也有很好的裝飾遮擋作川。如將蘆葦成片種植于池塘邊緣,能呈現出“楓葉荻花秋瑟瑟”的自然景觀。
3.3 岸邊的植物配置
園林中的水體駁岸,有石岸、混凝土岸和土岸等。覿則式的石頭和混凝土駁岸在我國應用較多,線條顯得生硬而枯燥,需要在岸邊配置合適的植物,借其枝葉來遮擋枯燥之處,從而使線條變得柔和。如蘇州捫政園規則式的石岸邊種植垂柳和南迎春,細長柔和的柳枝垂至水面,圓拱形的南迎春枝條延著筆直的石壁下垂至水面,遮擋了石岸的丑陋。自然式的石頭駁岸具有豐富的門然線條和優美的石景,在岸邊點綴色彩和線條優美的植物,與自然岸邊石頭相配。使景色富于變化,配置植物應有遮有露,遮丑露美。土岸曲折蜿蜒,線條柔和,岸邊植物應自然式種植,切不可等距離,用同一樹種,同樣大小,甚至。整形式修剪,繞岸栽植一圈。應結合地形、道路;岸線配植,有近有遠,有疏有密,有斷有續,曲曲彎彎,自然有趣產。
4 .小結
近年來,園林界對水生植物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也展開了多方面的研究,但總體來說,應用程度和研究程度遠遠未達到國外的水平,特別是在水生植物應用種類及生態配置方面,中國的水生植物資源豐富、采集、開發、研究擴繁并加以應用,是現階段的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