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蟲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發生,主要為害羊胡子草、野牛草以及冷季型草等,是草坪的主要害蟲,嚴重時能將草坪葉子吃光。
一、形態特征
粘蟲為鱗翅目夜蛾科,成蟲體長17毫米左右,翅展37毫米左右,灰褐色,前翅頂角有褐色線一條,近中央處有一灰白色斑點,外緣邊上有7個小黑點。老熟幼蟲體長35毫米左右,黑綠、黑褐或黃綠色,頭部棕褐色,上有“凸”形紋,全身有5條暗色較寬的縱條紋,體背有黑綠、青綠、綠褐、灰白等色縱線條。蛹紅褐色,長19毫米左右。
二、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4代,4月上中旬成蟲從異地遷飛,一般喜集中在樹林、雜草中,晝伏夜出,多產卵于一些禾本科雜草和農作物上,4月下旬至5月上旬為產卵盛期。5月中旬為第1代幼蟲孵化盛期,幼蟲白天多潛伏在心葉等處,吐絲下垂。3齡以上的幼蟲,白天多藏在土塊和枯葉下,夜間為害(陰雨天白天也為害)。幼蟲有假死性,老熟幼蟲鉆入地下15亳米左右深的土內做繭化蛹,也有少數在植株上化蛹。5月下旬開始出現第一代成蟲,6月上中旬為羽化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代幼蟲為害,幼蟲吃光一處,群體轉移;8月中旬為第3代幼蟲發生為害盛期;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為第4代幼蟲發生為害盛期;10月下旬開始出現成蟲,多遷往南方。
三、防治技術
1.低齡幼蟲期,噴80%敵敵畏乳油1000倍,50%辛硫磷乳油1000至1500倍,20%菊殺乳油2000倍等。
2.成蟲期用新鮮禾本科雜草,長30厘米左右,10多根一捆,均勻插在草坪上,草把要比草坪草稍高,每100平方米插一兩個,以誘蛾產卵,每四五天更換1次,把帶卵的草把處理掉,消滅蟲卵。
3.人工捕殺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