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黑斑病,又名褐紋病,是我國荷花種植區,尤其是華南、華東地區和盆養的公園及家庭盆養均可發生,還為害睡蓮、碗蓮、王蓮、茨實。發生嚴重時,葉片焦黃,似火燒,不能開花,提早死亡,影響藕生產和荷花觀賞。
一、癥狀特點 發病后葉片上產生圓形病斑,初期葉片上有淺黃色斑點,以后擴大成褐色斑,病斑大小不一,周圍至中央淡褐色,周邊暗褐色,常具同心環紋,并在其上有墨綠色霉狀物,直徑5—15毫米,在暴風雨多時節,發病更為嚴重,病斑連片擴大,使葉片枯死。
二、病原及發生規律 此病是鏈格孢菌(真菌)所致。病體在葉片上越冬。翌年5—6月高溫多雨時開始發病。多在7—9月發病嚴重,氣溫高、濕度大,多年連作的情況下,病害發生嚴重。孢子借氣流和風雨傳播,孢子適宜萌發20℃—28℃,尤其7—8月,高溫多雨,發病較為重。另外,一般在荷花生長勢弱、氮肥施用過多、或在夏季水溫過高等情況下,病害均很嚴重,氮肥過多,莖梗易促長,缸盆內種植過密,水溫高,蚜蟲和葉螨為害嚴重,大風暴雨后發病較為嚴重。
三、防治技術 冬季徹底清除病殘葉。發現病葉和病株應及時拔除燒毀,以減少病源。種植前盆(缸)土或池土中拌入適量生石灰進行土壤消毒。加強栽培管理,勿施過多氮肥,增施磷鉀肥,注意通風透光。臨近發病期,每5—7天噴1次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連噴3—4次,可防止病害發生蔓延。發病初期,可噴50%多菌靈500倍或70%托布津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每5—7天噴1次,連噴3—4次,防治效果明顯。防治黑斑病關鍵是加強栽培管理,及時清除病葉,發病較嚴重的盆株,需更換新土再行栽植,不偏施氮肥,應施腐熟農家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