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隨著在我國的栽培和應用,與人們生活的衣食住行、文化、音樂、舞蹈、美術、信仰等方面息息相關,并賦予特別深厚的文化內涵。
先秦時期,由野生利用到栽種培植應用,“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被賦予美麗、高潔、芳香的含義,成為了美女、尚潔的象征。兩漢時期,蓮的栽培技術提高,品種增多,親人、友人的思念,文化內涵深入和擴展。魏晉南北朝時期,蓮的品種增多,出現了盆蓮,栽培地域擴大,技術大有提高,采蓮風俗盛行,蓮花成為佛教主要裝飾圖案,在建筑、雕塑領域大放異彩。隋唐時期,蓮由宮廷普及到私人庭苑,并蒂蓮花被視為瑞兆。宋元時期,周敦頤因一篇《愛蓮說》,將蓮的文化內涵提升到君子品格的高度,其藥用價值得到充分認識和肯定。明清時期,蓮花成為三教合一的象征,被賦予“和合”之義,蓮的高潔、美好、瑞祥的含義也在這一時期臻于完善?,F當代,蓮的科技研究空前發展,品種大量增加,加工日益精良,含義更加高深,成為了無私奉獻、一塵不染的革命者的象征,成為了和平及不辭辛勞、一心奉獻精神的象征。
總之,蓮文化具有巨大的影響和強勁的生命力,既是美好人格、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有人類生命繁衍和民族興旺的內涵,成為了我國人民生命活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由對蓮文化的簡單探究,筆者發現蓮文化滲透到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醫藥、宗教、政治、經濟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它隨著時代的推進、種植面的擴大、品種的增多、利用程度的擴展不斷充實和完善著,并賦予了特定的時代內涵。